甘肃藏区打造精品"牧家乐":从游牧生活到"庭院经济"

06.06.2020  17:50

  中新网兰州6月6日电 (魏建军 艾庆龙)“我们村以前是纯牧业村,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秀村党支部书记拉毛加说,自从搬迁至定居点,牧民们通过发展“庭院经济”赚了钱,尤其精品“牧家乐”,成了每到夏季五湖四海游人必到的“打卡地”。

  碌曲县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坐落在碌曲草原腹地的尕秀村,集高原生态与草原风光于一体。初夏的尕秀绿草如茵,涓涓溪流绕过山丘,牧家乐升起袅袅炊烟,藏式新农村旅游复苏的脚步在加快。

  上世纪60年代,尕秀村只有六十多户人家,那时牧民都住在帐篷里,过着居无定所、栉风沐雨的游牧生活。2003年,碌曲县在国道213线两侧建了尕秀游牧民定居点,鼓励牧民集体“下山”。

图为尕秀村村民擦自家阳台窗户。 魏建军 摄

  “在牧区,孩子上学和老人就医很不方便,但仍有部分牧民不愿下山。”回想起曾经“劝人下山”的情景,拉毛加感触很深,直到看见第一批下山的人过上了好日子,这才使得部分牧民卖掉了家里的牛羊,“主动下山”。

  2017年3月,尕秀村被甘南州确定为“全域旅游无垃圾样板村”,“把草原当作背景来烘托,把村庄当作风景来打造,把庭院当作盆景来培育”。当地完善了文化广场、经幡长廊以及整村亮化,并安装智慧牧场高标准围栏等,牧村面貌焕然一新。

  蓝天白云下,藏式风情浓郁、建筑风格统一的“红房子”沿着国道213线两边一字排开。“做梦也想不到能在自家院里收钱。”拉毛加在庭院里为游人准备果盘,准备迎接“贵客”。他说,有些牧家乐去年收入甚至达到13万元,起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图为拉毛加摆放果盘准备迎客。 魏建军 摄

  68岁的尕秀村村民贡保加自从2005年从深山搬迁到定居点,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他说,以前在深山居住很分散,干啥都不方便,现在在国道旁边,依托自然风光开起牧家乐,收入翻了近两倍。不仅通了水电,更重要的是联通了大山外的好资源。

  接待的游客多了,“我的汉语也说得越来越溜了。”贡保加告诉记者,起初办牧家乐做旅游,当地很多人因沟通不畅经历很长一段“磨合期”,当地吸纳了一批大中专学生来对接,架起了与游客沟通的桥梁。传统藏家民俗风情,也得到了更好地展示。

  近年来,尕海镇结合自身区域优势,以打造“全州第一个村级4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农牧民群众持续增收为目的,推动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建设。2019年,尕秀村申报成功国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80万人次。

  据统计,尕秀村全村现有牧家乐52户,户均净收入达3万余元。2020年,以农牧户自筹3万,政府补贴2万为基准,当地全面启动精品牧家乐改造提升工程。截至目前,该村共有旅游从业人员300余人,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户实现了全覆盖。

  甘南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马文涛说,经过近几年“环境革命”,改变了曾经甘南脏乱差的形象,打破了当地民众长期以来“慵懒散”的思想瓶颈。同时,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的打造,弥补了甘南“旅长游短,线长点少”的短板,推动全域旅游带动脱贫攻坚。

  如今的尕秀,民众从牧场走向市场,从做家务走向做生意,许多牧民把牲畜卖掉专门从事旅游服务业,草场得到修养、生态不断改善,实现了“青山绿水”与“金山银山”的双丰收。“淳朴是我们最好的招牌。”拉毛加说,想让更多人,感受藏家风情。(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