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发展中的天水大樱桃产业

21.07.2014  12:31
    天水大樱桃果实成熟早、艳丽美观、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备受消费者青睐,被誉为“春果第一枝”。天水市具备生产优质大樱桃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是西北黄土高原地区适宜于露地生产优质大樱桃为数不多的地区之一,所产大樱桃风味独特、色泽艳美,其外观及内在质量均优于烟台、大连等大樱桃老产区。产品主要销往兰州、银川、西宁、成都、重庆、西安、乌鲁木齐等西部大中城市,少量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截至目前,天水市共栽植大樱桃8.01万亩,挂果园面积3.9万亩,盛果园面积2.6万亩。2014年总产量2万多吨,总产值4.4亿元。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秦州区的罗玉沟流域, 藉河流域的太京、藉口和清水县的金集、贾川,麦积区的甘泉、马跑泉、花牛、中滩等乡镇。主栽品种主要是早大果、红灯、美早、大紫、8—129等早熟品种和佳红、先锋、7-101、宾库、拉宾斯、斯坦勒、巨红、萨米脱、艳阳、晚红珠等中晚熟品种。十一•五期间,我市果业部门制定了绿色食品甜樱桃生产技术规程(DB62/T1523-2006)。2005年秦州区启动实施了国家级大樱桃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2008年通过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验收,获得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11年主产区罗玉沟万亩大樱桃基地产品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审核,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2年6月,“中国樱桃年会暨西北地区大樱桃产业发展研讨会” 在秦州区召开,秦州区被中国园艺学会樱桃分会命名为“中国优质甜樱桃生产基地”。2013年,“秦州大樱桃”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尽管近年来大樱桃产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果园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我市秦州区太京、藉口、中梁等乡镇的部分樱桃园管理水平整体较高,但全市大樱桃园的整体管理水平还较为粗放;二是部分果园品种混杂。2001年之后大规模发展阶段,在品种选择上处于盲目状态,所栽植的品种良莠不齐,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品种果个小、色泽暗、品质劣、综合性状差,不受市场欢迎,售价低;三是灾害防御能力不强。特别是受低温冻害、冰雹等自然灾害影响,绝收年份频发,严重影响着果农稳定收益;四是交易市场建设滞后。占田为市、占路为市现象严重,采后预冷和简易贮藏设备、冷链运输基本属于空白;五是设施栽培面积较小。除秦州区个别果园小面积采用塑料大棚等简易设施外,绝大部分果园都是露天栽培,提前和延迟栽培能力弱。     为进一步加快大樱桃产业发展,今后我市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适宜区进一步扩展基地规模。十二五末以秦州为主的大樱桃面积发展到14.2万亩;二是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引进培育新品种和砧木。重点扩大选用抗逆性强、自花结实率高、果个大、质优色艳、耐贮运的红灯、美早、早大果等早熟品种和萨米脱、艳阳、宾库、拉宾斯等中晚熟品种。同时,引进桑迪娜、雷佶娜、柯迪娅、短枝艳阳、秦美等新优品种;三是加大低效果园改造力度。对劣质品种树要选择优良品种进行多头高接换优,对郁闭低效果园,全面进行高光效树形改造;四是加大防灾减灾力度。发展樱桃反季节设施栽培,引导、帮助果农搭建 “三防棚”和进一步推广果园防霜机和果园烟雾发生器,以预防果园低温霜冻;五是加大典型示范带动,促进提质增效。着力打造秦州区秀金山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罗玉沟大樱桃产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辐射带动作用。六是强化品牌推介,不断完善营销体系。保护利用好“秦州大樱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对授权使用该商标的区内相关企业和合作社加大管理监督力度。积极参与国内举办的果品鉴评、展销及推介活动,进一步扩大秦州大樱桃的知名度。开发国内主流市场和高端市场,确定稳固的销售渠道和网络,积极探索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确保产销两旺。七是健全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果园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充分发挥果业专业合作社和果农协会在果农和市场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效益最大化”奠定良好基础。(天水市林业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