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西路军研究会名誉会长董汉河研究员为师生讲述西路军将帅英雄事迹

15.05.2015  14:21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深刻了解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增强爱国情感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5月 13日晚 ,我校伏羲堂论坛第十七讲在逸夫科技馆4号会议室如期举行。应学校邀请,兰州西路军研究会名誉会长、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 董汉河 老师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英雄东归及其启示——西路军将帅英雄事迹”的报告。报告会由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李炳毅主持,学校共计4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董 老师首先就西路军形成的主要背景及失败的过程作了简要介绍,并结合自己对西路军多年历史调查和研究,以徐向前、李先念、陈昌浩和王树声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为线索,讲述了西路军将士征战河西失败后,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历经艰难险阻回到革命圣地延安的故事。他讲到,老一辈革命家为回到延安,经历了艰难险阻。为躲避敌人的盘查和追截,他们乔装打扮成乞丐、教书先生和郎中等,以坚强的意志克服粮食紧缺、弹药匮乏、身体虚弱等重重困难,最终回到延安,并且与当地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他说,一个军队,一个党必须和老百姓建立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只有这样,一个军队,一个党才能胜利,人民群众才会拥护,军队才能有力量。一个优秀的民族,不能忘记那些在革命年代抛头颅洒热血的卫国战士。

李炳毅在总结时说道,各位老师、同学们!今晚,董老师用朴素的语言、生动的故事,饱满的情感,重点讲述了以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王树声等代表的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将帅征战河西时表现出的信念坚定、对党忠诚,顾全大局、服从组织,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患难与共、相互救助,浴血奋战、忘我牺牲,忍辱负重、宁死不屈的英雄事迹,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革命史课。

他说,董老师的视野十分开阔,他以深广的时空背景来分析问题、阐述历史,对我们从更深层次上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史,进而增强民族责任感和自信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作为一位杰出的专家学者,董老师对西路军历史研究的开拓和坚守,对传播弘扬革命精神的勇于担当,以及在讲座中展现出的学者风范,都令我们敬佩。

他要求,我们一定要铭记西路军的历史功绩,弘扬革命先辈的英雄主义、无私奉献等崇高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秉持“敦品励学,笃志允能”的校训理念,刻苦学习,不断追求,坚定理想,践行踵宗旨,对党忠诚,干净干事,敢于担当,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现场聆听的报告一位同学说,“西路军的英勇使我倍加认识到革命成功和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对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今天的新一代,我们更应该铭记他们,向榜样学习。

报告结束后,李炳毅代表学校 向董 老师赠送了纪念品。本次讲座由校党委宣传部主办,草业学院承办。

 

 

 

 

   

 

 

      人物介绍: 董河汉(1945—),兰州西路军研究会名誉会长、研究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甘肃社会科学》主编。1969年毕业于北大中文系,从事西路军研究及相关题材的文学创作30余年,出版相关著作《西路军女战士蒙难记》、《西路军战俘纪实》,影视作品《红流》、《营救》等。在《新华文摘》、《中共党史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论文70余篇,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百余篇。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电视剧金鹰奖、敦煌文艺奖、甘肃社会科学最高奖、全军读书活动奖等共1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