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项任务” 推进“双联”行动(组图)

14.08.2014  13:26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贾廷权来到双联户家,了解收入情况。

职业技能培训现场 本报记者 陈功章 摄


  记者 牛占虎

  2014年4月26日,省委书记王三运发表了题为“全面抓好六项任务不断深化双联行动”的署名文章,提出了“六个结合”和“四个融入大局”的新要求。甘肃省人社厅把开展双联行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落实王三运书记关于深化双联行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履行职能职责,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整村推进为模式,进一步完善机制,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全力推进联系村富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培训和劳务输转等,双联联系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高度重视,扎实部署,学习落实王三运书记讲话精神

  2012年,一场脱贫致富、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双联行动在陇原大地全面展开。按照甘肃省委的总体部署,甘肃省人社厅共联系泾川、舟曲、秦安、通渭、庆城5个贫困县的13个贫困村2818户12081人,其中2906名贫困人口。

  2014年,根据王三运书记的讲话精神,甘肃省人社厅立即组织开展了学习活动,先后召开厅务会、全厅双联工作会,学习了王三运书记的文章。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甘肃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贾廷权在学习会上说,目前全省的双联工作处于持续深入推进的关键阶段,王书记对双联行动的重要批示和署名文章,深化拓展了新形势下双联行动的内涵,进一步指明了双联行动的方向,明确了双联行动的重点,使双联行动更具体、更有操作性、针对性,为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提供了重要遵循。要求,人社厅干部职工要将学习贯彻落实王三运书记的一系列重要批示精神和署名文章,作为双联行动的重要任务和政治任务完成好,切实将王书记的讲话精神和要求落实到工作中,体现在履职尽责和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的良好成效上来。甘肃省人社厅提出了贯彻落实“六大任务”的具体措施。

  把宣传政策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围绕深化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措施,国家人社部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大批涉及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的改革政策,这些政策既是工作的重点任务,也是需要向全社会宣传的重要内容。要利用多种多样、灵活适用的方法,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方针政策和省委的重大工作部署,以及甘肃省制定的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体系、提高社保待遇等政策宣传到农民群众中间,让群众了解政策措施,为深化人社事业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把反映民意与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按照王三运书记的批示要求,厅级领导要赴市县人社部门调研指导教育实践活动,把全厅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市县人社部门教育实践活动整改措施体现到双联工作上来,以干部作风的转变、能力的提升来推动双联工作。

  把促进发展与新一轮扶贫攻坚结合起来。紧紧围绕“1236”目标任务,结合人社厅的职能,在公共服务、农民职能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尤其是要在去年的卓有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社保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社保福利;扩大农民职能技能培训范围,加大培训资金扶持力度,继续从办公经费中筹资近1000万元,深入开展示范性培训和技能鉴定上门服务活动。

  把疏导情绪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要在双联工作中充分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尽量办实事好事,提高群众的满意度。要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有效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促进农村和谐。

  把强基固本与加强新形势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帮助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创新党建工作,健全基层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农村建设、农民致富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增强凝聚力。

  把推广典型与凝聚力量结合起来。要及时发现和总结双联工作中的干部双联经验、群众脱贫致富的典型模式、维护和谐稳定的管用办法,挖掘出一些富于创造、可资借鉴、便于推广的先进经验,进行宣传推扩,全面引领、带动双联工作。

  2、真情联系,真帮实干,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2013年,甘肃省人社厅自筹产业项目发展资金140余万元,13个帮扶小组多方协调筹措产业项目发展资金1000万元,累计为13个联系村共投入产业项目发展资金1140余万元,有效改善了13个帮扶村的交通、水利、教育等生产生活条件,特困户生产生活问题得到了明显解决。

  在去年帮扶的基础上,2014年,甘肃省人社厅提出了一岗双责抓双联,产业化推进,项目化落实;党组集体包面,厅领导分头包村,工作组联合驻点,5县13村压茬推进双联工作深入开展的工作思路,并结合各自实际,逐村完善了短期帮扶与长期帮扶相结合的年度帮扶工作计划。确定了单位联系的贫困村,实现整村推进,整体提高,脱贫致富,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干部联系的特困户,全面实现家庭发展有产业,生活水平有提高,贫困面貌有变化,小康生活有希望的帮扶目标。

  甘肃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贾廷权对双联重大工作亲自谋划、亲自安排、亲自联系。先后深入人社厅联系的5个县,对双联工作进行调研指导。

  2014年以来,他先后三次赴平凉市泾川县高平镇开展双联工作,与自己的3家联系户面对面进行交谈,商议脱贫办法;与高平镇党委班子座谈,共谋村镇发展路子;与平凉市、泾川县领导交流、讨论,商定联系村发展的项目、政策和资金;与省上相关部门联系,为联系村协调相关产业项目和资金。筹措资金8万元,成立了高平镇渠刘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武威金帆公司,在发展富民产业中为联系村提供了蔬菜种苗、资金、技术,以及市场帮扶,将全村的蔬菜种植培育成为村里的主导富民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家一户自产自销的分散局面。协调省交通厅筹资30多万元,修建了高平镇上梁村10多公里公路,方便了村民通行和蔬菜外运,为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科学规划富民产业。协调省农科院专家,对高平镇的四个联系村进行土壤测定,协调省林业厅提供了220万山楂苗,2014 年春天种植山楂林近4000亩。借助外部力量,联系香港的一家基金会筹资金近100万元,为庆阳市庆城县蔡家庙乡史家店村74户村民每家打井一口, 还为250名妇女进行了全面的健康体检。协调有关部门,邀请相关专家,在庆城县蔡家庙乡齐沟门村建起了“棚膜种植+兔子养殖”的产业模式,年出栏商品兔近6000只。

  同时,甘肃省人社厅今年7次赴舟曲县大峪乡老地村和得力村双联点开展双联活动,以“送技术送健康送岗位”和产业种植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帮助农牧民脱贫致富。在秦安县确立了坚持“五个重视”、做好“三篇文章”的帮扶思路。通渭县按照甘肃省人社厅双联活动中提出的“一人一技能,增收一万元”的目标,结合培育“四大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组织协调农、林、果技术专家到新景乡进行大棚和林果技术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致富的能力。省人社厅帮助庆城县蔡家庙乡蔡家庙村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区1个,带动了附近贫困户共同发展,今年已栽植苹果砧木苗530亩,帮助史家店村新建优质葡萄种植示范园100亩,修建钢架大棚98座。

  3、围绕大局,履行职能,“两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

  “两个全覆盖”工程全面完成。按照甘肃省委部署,甘肃省人社厅积极推进58个贫困县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输转全覆盖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省 58个贫困县符合条件且有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参训率和输转率均已达到100%,全面实现了“两个全覆盖”的目标。与此同时,坚持以贫困地区为重点,全面推进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2013年,全省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39.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创劳务收入70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8%。其中贫困家庭农村劳动力劳务输转216.7万人,基本实现了应转尽转。

  全面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围绕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职业培训为基础、以技能鉴定为支撑、以提高劳务输转质量为目的,积极构建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服务体系。今年全省共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6.9万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36.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83%;创业培训5.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32.5%;劳务输转培训6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8.3%。甘肃省人社厅从压缩的办公经费中拿出近1000万元,在58个片区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每县分别举办了6期省级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示范性培训,累计使4.5万名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上门服务。省、市人社部门分级负责,组建了专门的工作小组,赴省内外重点企业、行业和产业园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维权上门服务。目前,甘肃省与广东、福建、山东、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内蒙、新疆等9个劳务输出重点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了省际协作关系。2013年累计开展上门培训鉴定10.74万人,其中省内上门培训鉴定9.48万人,获证率达到80%以上,省外上门培训鉴定1.26万人,获证率50%以上。跟踪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上门服务是全国职业培训鉴定工作的一大创新,受到了国家人社部和合作省市的充分肯定。其中,在“双联”点乡村送鉴定服务上门,现场组织农民工参加瓦工、焊工、电子装配工等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220人。同时,以提高失地农民技能和就业能力为开端,积极引导省属国家鉴定机构开展上门服务,为400名失地农民在兰州新区开展了园林绿化、保安、电焊、家政、计算机操作员5个职业(工种)的技能鉴定。

  2014年,甘肃省人社厅按照省政府确定的全省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00万人、创劳务收入770亿元的目标任务,围绕全省扶贫攻坚行动,稳定输转规模,加大就地转移力度,推动农民工回乡创业,紧盯省内、省外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大劳务基地跟进建设力度,加快推动劳务经济协会建设,培育壮大劳务中介机构、劳务经纪人、劳务带头人队伍,巩固劳务亮点,着力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深化省级劳务合作,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和服务保障水平。在全省组织开展了专门为进城农民工提供就业服务的“春风行动”,各地共举办专场招聘会568 次,帮助实现就业30 多万人,并对近 19万人开展了劳务技能培训,为61.2万人现场提供了就业咨询服务。

  组织实施城乡居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向全省各市州下发了实施方案,分解下达了4万名劳务品牌培训任务;与甘肃教育厅、甘肃财政厅联合下发通知,分解下达了2014年城乡“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任务。继续实施省级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印发了《2014年甘肃省58个连片贫困县省级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示范性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对首批58个贫困县省级示范培训工作作了安排部署。4月12日,2014年省级农村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示范性培训项目皋兰县培训班开班。上半年,全省共开展各类职业培训68.9万人,其中:就业技能培训18.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1%,通过培训当期实现就业13万人,就业率71.4%;创业培训2.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40%,当期成功创业1.8万人,创业率81.9%;岗位提升培训0.63万人;劳务技能培训47.9万人。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维权上门服务。专门组建工作小组,先后赴福建、宁夏、山东、内蒙古、上海、广东、天津等7个省市的重点企业、园区开展了上门服务和务工人员调查摸底,并积极做好省内上门服务工作。截至5月底,累计上门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维权服务13.02万人,获证11.97万人,获证率92%;全省共开展职业技能鉴定21.15万人,同比增长30%,获证17.92万人,获证率84.7%,涉及104个职业(工种)。

  4、广泛调研,多措并举,双联工作科学推进

  根据全省双联工作会议和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第11次会议精神和王三运书记重要讲话及批示精神,甘肃省人社厅提出了坚持把双联行动与全面深化改革有机结合,与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有机结合,与加强党的建设有机结合,围绕大局尽职责,一岗双责抓双联,联系村整村推进,联系户入户帮扶,厅党组集体包面,厅领导联县包村,牵头处室整村主抓,工作组驻村蹲点,项目化组织落实,市场化合作社运作,产业化整村推进,创新载体,内引外联,示范引导,强化督查,确保双联工作取得实效的基本思路,做好重点工作。

  深入推进两个全覆盖工程。按省委部署,进一步巩固和深化两个全覆盖成果,拓展培训输转范围,着力提高务工收入。围绕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职业培训为基础、以技能鉴定为支撑、以提高劳务输转质量为目的,坚持抓培训,促就业,保增收,全年完成农村技能培训100万人。其中,劳务输转培训60万人、劳务品牌培训4万人、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24万人,农村“两后生”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12万人,力争实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输转一人,增收一万元的目标。2014年,通过压缩办公经费等渠道,继续力争再筹措1000万元,指导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每县各举办6期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示范培训班,大力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不断提高培训工作质量,坚持把培训班办到田间地头,把农业实用技术送到农户家中,力争让4.5万贫困地区群众持证务工和创业。继续坚持赴省内外甘肃省务工人员集中的重点企业、行业和产业园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维权上门服务,构建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服务体系,提升劳务输转质量,增加群众务工收入,不断巩固和扩大两个全覆盖成果。坚持示范引领,扎实推进,确保13个联系村率先全面实现两个全覆盖目标。

  积极培育富民主导产业。根据联系村实际和资源禀赋,按照一村一品的模式,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帮助联系村培植适合当地条件、效果好、收益高的支柱产业和优势富民产业。泾川县高平镇4个村重点集中连片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开拓市场,增加收益;庆城县蔡家庙乡3个村、舟曲县大峪乡2个村重点发展畜牧养殖和中药材种植产业,改良品种,拓宽销路;秦安县西川镇3个村、通渭县新景乡1个村重点发展经济林果产业,普及推广实用技术,培育创建主打品牌。

  紧密结合村情,发挥优势,打造特色,走规模化、产业化路子,力争一村形成一个主导产业,一户发展一个致富项目。与此同时,要不断开辟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努力提高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最大限度增加群众务工收入,确保13个联系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7%以上。

  大力改善基础条件。在近两年帮扶的基础上,重点围绕联系村当前最紧迫,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在通村公路改造、人畜饮水设施、居民危房改造、村级办公和文化场所建设等方面,力争帮助每个村解决1-2个基础性、公益性、民生性建设项目。

  大力改善基础条件,努力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整村推进,项目化落实,紧密结合实际,帮助联系村进一步完善扶贫规划,主动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统筹谋划,统一安排,准确掌握联系村项目实施情况,包括已经实施的项目、正在实施的项目和下一步的项目实施计划,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帮助联系村做好项目的申报、审批、建设等工作。

  努力建设和谐家园。积极帮助联系村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睦,邻里友好;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积极指导联系村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掘农村艺人、民间艺术家,利用农闲时间组织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体活动,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新风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把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