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入园难”问题

16.07.2015  04:28

    市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兰州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在首期三年学前教育的基础上,提出到2017年底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新增一批农村小学学前班等新一轮目标。(相关报道见7月15日《兰州日报》一版)

    每到入园季,就会听到、看到很多家长为孩子上幼儿园而不停奔波。“入园难”、“入园贵”,已经成为了家长们的心头之痛,而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是根本原因。近年来,我市在学前教育投入、毛入学率、教职工配备上都有较大增长,但公办资源仍然不足,城乡、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比例较低,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未全面落实等问题依然存在。

    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办法当然不是只增加财政投入多办几个“公办”幼儿园这么简单。加强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幼儿园建设,形成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为辅、多元并举的学前教育格局,才是破解之道。

    学前教育规模不足与结构不均衡表现最明显的是农村地区。当前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绝大部分都和祖父辈一起生活。而祖父母们除了能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外,基本上不可能在学前教育上提供更多的帮助,很多人甚至完全没有学前教育的基本意识和基础认知。与此相对应,农村地区的幼儿园、学前班等学前教育结构也严重缺乏,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职工待遇差,因而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是最薄弱之处。在这种严重缺乏学前教育资源的地区,自然应该是资金投入、人才引进的重点地区。在此次下发的《兰州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在远郊三县具备条件的行政村,依托现有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当前很多农村小学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适龄儿童入学减少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的缘故。由于入学小学生的减少,不少农村小学的生源也在减少,因此合理利用这部分资源搞好投入当地的学前教育,不失为一个解决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好办法。依托现有小学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最大的有利之处在于能够很好的衔接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同时也能方便当地儿童入园入校,减轻家长负担,同时还能更有效的利用现有小学的场地、校舍等资源。

    而当前城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资源不均衡和师资不足。根据新一轮行动计划目标,到2017年底,全市将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保教人员基本配备到位,增强学前教育师资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前教育师资素质稳步提升;深入开展幼儿园分类评估,鼓励名优园所办分园、结对帮扶,不断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园所软硬件建设协调发展。其中,将进一步落实城市住宅小区、新城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配建幼儿园政策。这些政策对解决城区学前教育不均衡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提高学前教育水平,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公共职能。强化政府责任,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是化解“入园难”的根本保证。我们相信,随着《兰州市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落实,兰州市学前教育投入不足、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将得到基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