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贱伤农悲剧何时不重演

14.08.2014  04:54

滞销的菜花堆积如山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高原夏菜之一的菜花价格一路走低,最低跌至每斤1毛钱,菜花的交易价格跌破成本价,重创了菜农的信心,如何优化蔬菜种植结构,成了菜农与当地政府共同担心的问题。8月12日,本报记者再次来到榆中县菜花种植第二大乡马坡乡探访,对种植、销售整个环节进行调查,尽管该县两大菜花种植基地——新营乡和马坡乡目前的菜价已经开始缓升,但形势依然严峻。10年来,榆中县作为高原夏菜主要种植基地,在全国蔬菜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中屡获第一,打出了响亮的品牌效应。但,如何让“贱价”悲剧不再重演,菜农如何规避市场风险,“贱价”背后存在的问题值得反思。兰州晚报记者徐倩影实习生张静 卢玉文/图

    分析

    从种植到销售信息资源明显不足

    8月12日,马坡乡上庄村的泥泞道路上,聚集了很多正在交易的农户……

    正在路边装车的村民小任说,“我们对外面菜价的情况什么都不了解,想要知道当日菜价,只能通过给其他乡的菜农打电话,要不就和菜贩盲目杀价。

    马坡乡上庄村也是本次受菜花贱价较为严重的村落之一,该村全村拥有蔬菜耕地面积2200亩,其中1170亩用来种植菜花,其他主要种植青笋、萝卜和娃娃菜等。榆中县新营乡也一样,这两个乡是全县最集中种植菜花的夏菜基地之一。

    “我们的菜花销售可能比新营乡更不乐观,1毛至2毛时,很多村民都慌了,也包括我自己,赔得实在太惨了。”马坡乡的书记丁述元说,由于10年来唯一的一次突然跌价,让所有农户都措手不及,当然也包括村委会的负责人。

    当本报记者采访村民,询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次贱价销售的原因时,却发现,农户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除忙着采收,有关蔬菜的价格信息知之甚少。因为身处大山,远离城市,电视信号又不好,有关这方面的新闻又看不上,村里年轻人都去城市打工,家里即使有电脑也不会上网,对于这些40岁以上的农民而言,除了村委会的LED信息牌,其他的信息只能口口相传。

    今年榆中县全县耕地面积达10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34万亩,已成为西北最大的高原夏菜集散中心。据榆中县农业局有关人员分析,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大城市开展菜篮子工程,保障当地城市居民蔬菜供应,因此蔬菜基地大面积增加,蔬菜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其中山东、河北、安徽、山西、内蒙等地的蔬菜产量大幅增加。在满足当地需求的情况下,大量销售榆中蔬菜的传统销售地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一定意义上影响了榆中蔬菜在该地区的销售数量。更不巧的是,今年7月,河北张家口张北地区的蔬菜大面积丰收并集中上市,这也给榆中县在该地区的外销蔬菜造成了很大冲击。

    解析

    种植结构需优化

    榆中县新营乡和马坡乡出现菜花“贱价”销售并非偶然,2012年,兰州百合价格较上年最大跌幅40%,从40元降至15元,2013年,甘谷县盘安镇,大量韭菜滞销;2014年,永昌县城关镇大坝村5000多亩的高原无公害蔬菜遭遇销售难题;近日,永登县罗城滩的娃娃菜和蒜苗出现“贱价”销售难题,纵观近年来的蔬菜跌价与滞销现象,不仅农民需要重新认识市场,相关政府部门也应该很好的做好服务工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全面分析现有市场,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种类。

    10年来,随着高原夏菜的热销,榆中县各乡镇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价格不断上涨。在2012年,由于云南、安徽等地大旱,加上南方高温天气来的早,持续时间长,前期市场的供给不足,造成蔬菜价格一路攀升,使之村民跟风种植的现象不断扩大,尤其是单一品种的种植面积盲目扩大,造成某一蔬菜产量大,上市集中,是导致本次“贱价”菜花的原因之一。

    以菜花为例,在新营乡与马坡乡,种菜花的面积占所有蔬菜的种植面积的一半以上,作为农民,由于技术水平和蔬菜品种的限制,农民对某个品种的蔬菜技术烂熟于心,对于更换蔬菜种类,对农民而言难以调整,如何选择蔬菜种植种类,成为优化种植结构第一步。仅上庄村全村2200亩耕地,其中1170亩菜花,这样的集中化种植,是否适应市场需要?

    兰州市农委张处长说:“介于今年的经验,我们将在每年4月及时发布育苗种子的销售情况,这样农民就可以从种子的销售情况来判断自己的种植品种;接下来将引导农民多品种、拉开种植时间,这个非常重要,既然在农业销售方面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那么我们只能从我做起,错开采收时间,有效避开风险。

    问题

    缺少规范化市场引导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新营乡在2014年新建一家冷库,在此次贱价菜花事件中,对市场储备调解起到重要作用。而在马坡乡,没有一家冷库,全靠在田间地头与二级商贩讨价还价进行销售。

    据相关媒体报道,关于农产品销售的现状,发现很多城市除了应用传统的销售模式,也开始试水尝试新的销售途径。近年来,全国正在大力推广的农村合作社,以及农超对接全新模式,还有一些农业基地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等等方式。对此我们采访了榆中县农业局的滕科长。他说:“近年来,仅榆中县就拥有约900多家农业合作社,40多家冷库。冷库的作用在现阶段,对于榆中县夏菜市场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在榆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与不足,我们确实缺少多途径的销售方式。

    对于农超对接,滕科长介绍说,作为一种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形成一体化链条,可以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但是在榆中县并不多见,因为存在一些客观因素,但是榆中县是以传统销售方式为主的农业大县,它的发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面对全新的电子商务,记者在百度推广、58同城、赶集网等分类信息网站上看到,农民只要注册账号,既可以发布农产品滞销信息,同样也可以寻求在淘宝、天猫聚划算、京东商城等电商平台发布滞销农产品信息,开展团购、线上推介会等促销活动。登录相关网站,发现很多平台都有类似发布信息一栏,可供商家发布自己的信息,滞销农副产品都可以,但是查到的关于兰州的信息非常少。

    政府

    搭建平台帮助农民

    面对“菜贱伤农”的现象,政府的角色应该是为农民提供更多服务,帮助农民走出困境。在市场经济中,政府部门虽然要有“救市”效力,但滞销的农产品也不能让政府买单,如何做好搭建平台、辅助农民非常重要。

    从菜花价格跌至1毛钱后的21天中,对于榆中县农业局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及时对外发布消息,争取吸引更多的经销商,积极动员蔬菜营销企业和经销商加大收购量,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冷库进行储藏等工作。”榆中县农业蔬菜发展中心滕科长介绍说。

    面对我市高原夏菜依靠初级产品占领市场的风险,随着全国大市场的发展,以及农业基地的开展,面对的竞争力将越来越大,如何建立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机制非常重要。兰州市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对当地市场的菜花进行市场分析,如果出现大量滞销现象,我们将进行相关工作。

    另外,兰州市农委正在起草建立“蔬菜最低价格保护基金”的相关文件,希望可以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据了解,去年,成都市政府试水政策性特色农业蔬菜种植保险,对蔬菜在生产阶段所遭受的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损失进行补偿。通过购买保险对冲滞销风险,不失为保护农民收益的方法之一。

    菜花贱价虽然在逐日平息,但是接下来要面对的问题不容小视,政府部门会不断总结分析滞销原因,引导种植户控制种植面积,适当改变作物的种植结构,通过保险、补贴等策略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

    每年都会有重复上演的“贱价伤农”事件,政府、企业、媒体等相关机构,应该听听农民真正的需求,让广大农民学会从容应对市场变化。当农民面对相关农业工作人员的分析之时,其实他们更关心的是,来年4个月他们该如何种植,如何选苗,该选什么蔬菜来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