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国际司副局级参赞莫鸿钧出席“亚非国家干旱区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国际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
科技部国际司副局级参赞莫鸿钧出席“亚非国家干旱区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国际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
6月24日,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承办的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技术培训项目“亚非国家干旱区生态恢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培训班在武威市开班,科技部国际司副局级参赞莫鸿钧、武威市委副书记李明生参加了开班仪式并致辞;省科技厅派员参加了开班仪式。
本次培训班有6个国家18名学员参训,其中埃及7名,尼日利亚1名,赞比亚3名,尼泊尔2名,蒙古4名,土耳其1名。培训班将就世界干旱区概况、中国干旱区植物区系与生物多样性、干旱区生态演化,退化生态恢复原理、干旱区水分平衡与生态用水、中国生态系统网络及荒漠区生态定位研究、中国干旱区荒漠化过程及其防治、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修复、干旱区绿洲防护体系建设和干旱草原科学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进行培训。并通过开展专题交流、案例讨论、技术参观、学术研讨等多种形式,就科技应对气候变化、荒漠化防治和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等主题进行充分交流,以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分享彼此之间的经验体会,进而促进资源环境和生态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
莫鸿钧在致辞中代表科技部向参加开班仪式各位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表示了诚挚的问候并预祝培训班圆满成功。莫鸿钧强调,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的科学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其中很多实用型技术在发展中国家得到应用,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
莫鸿钧指出,2013年以来,中国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更加密切,在发展同周边国家关系上,提出了新的义利观和“亲、诚、惠、容”的理念。在同非洲国家的合作中,提出了“真、实、亲、诚”的政策;在同欧亚国家合作中,提出规划欧亚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两大倡议。“一带一路”已成为中国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和对外友好合作的重要战略。这些新战略、新举措,将为我国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科技合作增添新的动力、注入新的活力、增强新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