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高窟透射出的千年前独特世俗价值观

25.12.2015  13:05

   一、问题的提出

  公元九一四年,【西汉金山国】灭亡,瓜沙二州军民推举曹议金主掌瓜沙二州军政事务,从此开启了曹氏归义军统治的历史。曹氏五代共统治瓜沙归义军政权一百四十余年,在此期间,曹氏继承了前代的传统,在莫高窟、榆林窟开凿了许多大型石窟,如第九十八、一〇〇、六十一、五十五以及一〇八、二六一、四五四、一四六、一五二等。这一时期,除新开洞窟之外,还对当时莫高窟崖面上的六百多个窟龛中一半以上的窟龛进行了维修或重修。研究曹氏归义军初期洞窟营建中折射出的价值观,是从个案切入研究敦煌哲学的一次尝试,敦煌哲学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既要照着敦煌学的成果讲,也要接着往下讲。具体以九十八窟为例进行分析,我们就是接着敦煌学研究前辈往下讲的。

  曹氏归义军时期的洞窟内供养人画像数量较前代明显增多,画像体量与前代相比也有所加大,【一窟之内父子兄弟、婆媳姊妹齐聚,宛若家族祠堂】。这在莫高窟第九十八窟中有集中的体现。第九十八窟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其甬道和主室的下方,绘满了供养人像,总共有二百多身,除少数已经毁坏之外,至少有一六九身供养人题记的文字多少不等地保存下来。中心佛坛下以及南、西、北壁屏风画下,绘小身画像一排,为曹氏节度使衙门的大小官吏和当地高僧。窟内供养人像所包括的范围之广,为前代所未有。同时,供养人像的画像普遍比佛像大,尊长的形象甚至超过了真人,而洞窟内的佛、菩萨的像却比以前小了很多。该窟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它把供养人的职务、头衔都统统写了上去。

  第九十八窟中对供养人地位的突出,可以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与前代突出供养人的供养心态有所不同,第九十八窟事实上突出的是“供养”的“人”。结合文献、壁画中对【发愿】、【示愿】、【现愿】的探讨,第九十八窟是一个佛人合一的洞窟,它不只是家庙,还是一个虚拟议事厅,更是一个【政治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