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遣蹉跎负此生

23.10.2014  13:27

    合上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好像合上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书合上了,心里的巨流河却是汹涌而来,激荡低回,久久不去。三联版的《巨流河》简体横排,与台湾版的繁体竖排相较,虽然略有删节且也失去几分厚重大气,但附上了王德威先生的后记《如此悲伤,如此愉悦,如此独特》,封面设计也别具意味,是我喜欢的颜色和格调,值得在狭小的书柜里占据一席之地。浅陋如我,只愿用自己单薄的笔力,写出我所读到的《巨流河》,我的所思所感,也算没有辜负了好友为我雨中送书他乡买书的一番情意。

    “尊严”是看完《巨流河》之后最清晰地印在我脑海里的词。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历史,在齐邦媛先生笔下似云淡风轻,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其间的沉痛哀伤却浸满读者身心。大音若希,举重若轻的智慧使我看到了一位坚韧自强的老者阅尽人世沧桑坐看云卷云舒的宁静和执着一生的凛凛尊严。齐世英先生在大起大落之后安静地会客读书维护的是一个“温和洁净的真君子”的尊严;南开中学张伯苓校长“即使你不带校徽,也要让人看出来你是南开的”维护的是孕育培养了一代代人才,桃李满天下的名校尊严;在不论白天黑夜随时会遭到日本人狂轰乱炸的重庆,群情激昂的“千人大合唱”维护的是一个不屈服于强寇的民族尊严;齐邦媛先生力排众议,不惜自己身家性命也要推行有人情有人性的语文教材的举措中维护的是传承千百年的民族文化之尊严;她与同道殚精竭虑推出英译《中国现代文学选集》维护的是几十年发展的“台湾文学”的尊严。尊严、个人的、民族的、国家的、文学的、传统的、形形色色的尊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该是最好的诠释吧。

    《巨流河》里齐邦媛先生很详尽地讲到做教员的经历。在最初做中学教员时,她常常和同事在家人已经歇息的时候悄悄地讨论题目,给学生刻印资料,使我不由得想起自己当教师的头十年,所带学科也是中考科目,教学之余,在学校简陋的办公室,在没有人督促没有人考核的情况下,常常趴在粗糙的办公桌上一笔一画给学生在蜡纸上刻资料,用原始的油印机印资料满手满脸都是油墨的狼狈样子。可是后来,考试方式变了,工作环境变了,工作的劲头也变了,以前总以职业倦怠为由,认为一项工作从事近二十年有所倦怠也是正常。看到《巨流河》中齐邦媛先生说“学生是心灵的后裔。”不由得反思自己的态度,其实很久以来从内心深处始终把教书只是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已,何曾想过让学生做自己心灵的后裔?何曾想过教室不光是教与学的场所,更是师生精神共浴文明之光,心灵激荡碰撞的圣殿?有朋友说我是个容易被鼓动的人,是的,我承认在看了《巨流河》之后,对自己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看法和认识,生也有涯,幸而为人师者,如齐邦媛先生一样,尽心竭力,“即使在最晦暗的时刻也能启迪一颗颗敏感的心灵。”引领年轻一代在知识的河流航行,欣赏风光无限,是为人师者的职责所在,更是为人师者的尊严所在!

    《巨流河》,是齐邦媛先生的成长奋斗史,从一个胆小体弱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处变不惊自立自强的女子,其间的甘苦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一本本书,就是她走向未来的一台台石阶。在重庆沙坪坝的南开中学,在暂迁于乐山的武汉大学,都可以看到那个在背古诗词,在背济慈的《夜莺颂》,背雪莱的《云雀之歌》的年轻女子的身影。她用自己的刻苦与努力,奠定了一生的坚实脚印。当她四十四岁时,获得到美国进修的机会,在美国她发奋读书,取得优异成绩。以前,我总认为已过不惑之年,工作的能力和状态已然成型,前面有再高的山也不想爬了,再美的风景,也不想看了。看到齐邦媛先生在四十四岁的时候去异国进修,在近八十岁的时候动笔写《巨流河》,于病痛中历时四年,得以完成。刚过不惑之年,正是人生的盛年啊,生命有多少精彩等着我们用自己的勤奋和毅力去描画?怎么会因为怠惰而放弃活泼泼的生命气象?有的人就像火种,总会点燃起那些忘记自己梦想的人以希望和热情,总会唤醒处于困顿之中的人以勇气和力量,齐邦媛先生就是这样的火种。

    《巨流河》是一部家国苦难史,辛酸史,但在字里行间,总可以感觉到来自人情来自人性的最温暖的关怀与诉说,这种温暖,在鹿桥的《未央歌》,在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在陈之藩的《剑河倒影》等散文集,在刚刚读完的傅月庵的《书人行脚》,这些来自海峡对岸的作品里都可以感受得到。

    鹿桥的《未央歌》再版序言中说:“未央歌不仅是描写抗战时期年轻学生的生活跟理想,更重要的任务是要活鲜鲜地保持一个情调,那些年特有的一种又活泼,又自信,又企望,又矜持的乐观情调。在这个风格及理想里,未央歌里的地方、情节、人物就分外美,尽情地美,不羞不惧地美,欢乐地美。”战火纷飞中唱出的《未央歌》,是一首纯净的歌,乐观的歌,美丽的歌,它给了一代代青年美好的向往和善良的指引。

    《千江有水千江月》情节极为简单,但“没有一本小说,像这部书一样,把中国的人伦社会和世俗生活,写得如此美好。”(蒋丽萍语)在书里,外公和贞观偶尔碰到邻居在自家菜园里偷菜,外公赶紧拉贞观躲到一边,其中所蕴含的恕道在今天我们的身边已成稀缺。高龄的外婆总是收拾的整整齐齐,清清爽爽,鬓边还要戴上从园子里采来的鲜花。“女子打扮得干净漂亮,不光是为了美丽,更是一种礼貌。”大妗子在尽完所有的职责后毅然出家,诠释了自己对爱的理解,无怨无悔地付出,不给爱人一点点为难,从而使贞观得到启示,在浓浓的亲情中化解了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情所带来的伤痛,忧伤,含蓄,也分外动人,《千江有水千江月》正是因其温暖含蓄之美而使得我们把那个简简单单的故事一读再读。

    陈之藩的《在春风》里,讲到胡适,说:“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里不陶醉的。因为有春风,才有绿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

    这些读来唇齿生香的话语,怎能不让人震颤于汉字的魅力汉文化的优雅?这种让人感到温暖的温文尔雅的精神气质,该是传统文化所固有的吧?只是在大陆,二十世纪中期以后,一场场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运动,把孕育了屈原司马迁杜甫苏东坡辛弃疾李煜关汉卿纳兰容若曹雪芹的绵绵文脉挖断了,践踏了,丢弃了;把培植了老子孔子庄子王羲之顾恺之黄公望的悠悠厚土被苍白浅薄的红色尘嚣掩盖了,遮挡了,也弄脏了。知识分子早已忘却引领大众走向真善美的职责,我们的文字,总是缺少了那种温暖和从容,不由人扼腕叹息,何时才可重拾礼仪之邦的优雅与从容?何时才会重现中华文化含蓄内敛却又昂昂然磊落强健之光芒?

    《巨流河》,巨流河,齐邦媛先生的巨流河。也许每个人在自己的生命里都有无法渡过的巨流河,爱情的,事业的,家庭的,民族的,国家的,都足以抱憾终身;但每个人也最终会走到自己的哑口海,平静,安宁,所有的喧嚣在这里戛然而止。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已经守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