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飘香产业兴——陇西县中医药产业发展纪实
中国兰州网10月26日消息 金秋时节的陇西,处处硕果累累。田野里,各种中药材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药香;产业园区,中医药企业开足马力加速生产;市场里,全国各地的药材源源不断地涌向这里,又走向全国……
素有“千年药乡”之称的陇西县,立足资源优势,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和仓储物流等重点工作,中医药产业效益日益凸显,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中医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和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试点县。2014年,全县中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253.2亿元,实现税金2.4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48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8.7%。
为切实保护好绿色道地品牌,陇西县坚持把标准化种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示范、标准化种植试验等工作,先后制定了黄芪、黄芩等11个标准化种子种苗培育和栽培技术操作规程,并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颁布为甘肃省中药材地方标准。
同时,陇西县每年筹措专项扶持资金400多万元,鼓励制药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建立标准化药源基地,引导广大药农推广应用GAP种植技术,每年都建立标准化种植基地15万亩左右,从源头上保证了中药材道地品质。
陇西县首阳镇樵家河村冯忠义通过清洗、整理后把药材切片、剪成小段,这样,每公斤中药材至少能赚5元,一年加工百十吨,收入10万元以上。
如今在陇西,许多药农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中药材附加值,延伸了中药材产业链,增加了收入。同时,陇西县注重发挥园区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陇西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5.3亿元。园区先后引进入驻广东一方、河北神威、四川禾邦、奇正藏药等知名中医药加工企业24家。
目前,全县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达到51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家,通过GMP认证的企业25家,个体加工户3800户,年加工转化各类中药材11万吨,中药材加工已全面实现了初级切片到饮片炮制、有效成分提取、成药制造、保健品开发全产业链的拓展延伸。
为推动中药材产业上规模、上水平,陇西县分别在文峰和首阳两镇规划建成两大专业交易市场。去年,中国·文峰药材交易城实现交易额140亿元,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首阳地产药材交易市场去年实现交易额26.7亿元。
目前,全县有各类中药材交易市场23处,建成惠森集团“药材盈”等中药材电子商务交易平台3个、网店20多个,发展货运信息中介组织58家、运输专线30多条。中药材经营企业达到1000多家,其中63家通过GSP认证,18家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本地营销人员达3万多人,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年可集散各类中药材600多个品种,年交易量100万吨,交易额达200多亿元,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达到20%以上,党参、黄芪等部分品种占到全国一半以上。
近年来,陇西县一方面积极扶持现有仓储企业对传统仓储库进行改造扩容,广泛采用辐照灭菌、低温干燥、红外线干燥等储存技术,引导甘肃富康药业公司启动了总投资8000多万元、日产1万立方米的氮气生产线项目,切实保障中药材储存环节的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大力鼓励企业投资发展仓储业,先后建成了占地150亩的甘肃陇西中药材物流园,引进康美公司启动建设了总投资10.75亿元的康美甘肃西部中药城现代仓储物流及交易中心项目。目前,全县千吨以上仓储物流企业达到33家,静态仓储能力53.8万吨,年周转量达1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