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出结果:3种药最高降幅67%

21.05.2016  23:12

  中国兰州网5月21日消息 20日,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向社会公布,其中有慢性乙肝一线治疗药物替诺福韦酯,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

  与之前公立医院的采购价格比较,3种谈判药品价格降幅均在50%以上,其中吉非替尼的月均药品费用将从约15000元降至约7000元。乙肝、肺癌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大大提高。

  三种药降价后能省多少钱?

  ——月均药品费用最多降8000元

  此次谈判的药品总共有3类,分别是替诺福韦酯、埃克替尼、吉非替尼,谈判后,3种药品降价幅度分别为67%、54%、55%。

  其中,替诺福韦酯属于专利药,谈判之前的月均药品费用约1500元,谈判后的月均药品费用降至约490元。

  埃克替尼、吉非替尼等是用于肿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分子靶向药物。埃克替尼谈判之前的月均药品费用约12000元,谈判后的月均药品费用降至约5500元。吉非替尼谈判之前的月均药品费用约15000元,谈判后的月均药品费用降至约7000元。

  “大减价”药品有何临床价值?

  ——治疗乙肝、非小细胞肺癌效果良好

  此次谈判的药品之一替诺福韦酯,是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最新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慢性乙肝的口服药物,其对于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适应证广泛,对妊娠期妇女具有很好的安全性,且可用于各种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

  据了解,目前,病毒性肝炎仍是中国重大传染病防治重点之一,疾病负担较重。在中国,慢性乙肝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因此,及时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非常必要。

  而替尼类靶向药物可使符合适应症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精准性提高、生存期延长。

  这类药品在中国的用药需求也很广泛。来自国家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居恶性肿瘤首位。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