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荒山不放松 40年种树500亩
定西市安定区北部山区的白碌乡,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贫瘠的山坡陡地和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使得这里满目光山秃岭。就在这样一个距县城80多公里的偏远山乡里,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四十余载风雨无阻,在500多亩荒山上种植40余万棵树。他,就是白碌乡录丰村黄背阳洼社76岁的五保户老人——王永瑞。
四十余年痴迷荒山播绿
每天天不亮,王永瑞就扛着镢头,拿着锹,背起装着买来的柏树、杨树苗的背篓,挖坑,种树。就这样每天他都要忙到太阳落山。这就是王永瑞老人的日常生活。5月18日,记者见到王永瑞老人时,他正和往常一样照顾着前段时间栽种的小树苗。
上世纪80年代,原定西县(安定区)号召全县上下“种草种树,绿化定西”。于是王永瑞把自己承包的50亩荒山全部修成了反坡台,用仅有的200元钱购买了树苗,开始了他的“愚公”之举。挖坑、种树、浇水、保苗,每天坚持不间断,50亩荒山终于被白杨、旱柳、柠条、云杉、松柏所覆盖。
1996年,定西县鼓励农民承包荒山,王永瑞向乡政府申请承包了500多亩荒山。从此,他把家搬到了荒山坡,一间房子一条狗。寒来暑往,长年累月点翠播绿,500多亩荒山在他手下有了行行绿荫,层层青翠。
500亩荒山绿色蔓延
录丰村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干旱少雨,天然的林木不仅少之又少,而且极易因缺水枯死,植树造林难上加难。王永瑞坚持了四十多年。四十多年里,谁也说不清王永瑞流了多少汗,挑坏了多少把扁担,磨坏了多少把镢头,挖断了多少把铁锹……就这样,家乡的山一点点绿了起来。
没有给自己添一件新衣,没有给家里修一座像样的房子。为了种树,王永瑞花费了一生的积蓄。“年年栽树年年死,活下来的只有极少数。”王永瑞心有不甘,“我相信自己能行,不管怎样,我都要种下去。”连耐旱的榆树、杨树都曾被“渴”死。“因此,我改种柏树和杏树,它们更耐旱一些,成活率也高一些。种不活树,死了我也闭不上眼。”老人话语坚定。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就这样,四十多年光景恍然而过。在王永瑞的努力下,录丰村500多亩的荒山上有40多万株各种树木成活。
而今,王永瑞老人还是早起晚归,日复一日,他治理的面积还是天天在扩大。通讯员曹应森雪永鹏晚报记者牛小亚文/图
采访手记
愚公移山,不是因为力气大,而是有敢于移山的勇气。王永瑞造林,不是因为他图什么,而是有颗勇于创造的决心。因为一直痴迷于绿化事业,王永瑞获得了甘肃省首届绿化奖章、2013年度定西市第二届道德模范“敬业奉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