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甘肃草原】河西走廊草原之生态环境保护篇(图)

11.09.2014  12:02

  中国最美丽的六大草原之一——祁连山皇城草原 赵忠

  祁连山草原南涵水源 荒漠化草原北锁黄龙

  ——河西走廊草原之生态环境保护篇

  本报“聚焦甘肃草原”上一篇报道的甘南草原,碧色遍野、柔曼温宛的风姿,像一位清漫秀丽的女子,相比之下,本篇推出的河西走廊草原,其雄浑大气、广袤辽阔的丰骨,像一位粗犷壮美、不拘小节的男子。

  河西走廊草原,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屏障功能,走廊南边是青藏高原北缘的巍巍祁连山,北边是与蒙古高原毗连的浩瀚荒漠,蕴含着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生态系统的博大与厚重。祁连山草原与灌木林交错相连,形成了维系祁连山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被誉为“绿色水库”,是河西地区人民的“命脉之源,生存之本”。北面的荒漠草原,以稀少的植被、顽强的性格、执着的坚守,年复一年、日日夜夜地与腾格里、巴丹吉林和库姆塔格沙漠抗争,硬是阻挡着三大沙漠向走廊入侵的步伐,勇敢地肩负起北锁黄龙、南保绿洲的历史重任。

  涵养水源,维系河西绿洲“生命线

  记者走进祁连山主体部分所在的天祝藏族自治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在天祝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我们提及祁连山草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特殊作用时,牧民藏多吉用流利的汉语说:“草原,就是我们的家园。前些年草原上放牧的牛羊太多,草变低变矮了。国家实施草原补奖政策,我家养的100多头牦牛今年减到60多头,一年下来补助万余元,不用出劳力就有收入。”他家后山的人工草场,小黑麦、甜燕麦等耐寒牧草绿油油一大片,翠绿的茎叶间长出墨绿色的麦穗,抽穗吐芒。他用饲草舍饲喂养牦牛,减少了草场载畜量,保护了草场。天祝县通过实施国家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使退化的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区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为构筑石羊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驱车来到肃南县大河乡,沿着一条名叫皂矾沟的河谷前进几十公里,洁白的祁连雪峰、墨绿的祁连森林、翠绿的高山草甸层次清晰地傲立在眼前。祁连山冰雪融化和沼泽化草原涵养的涓涓细流形成清粼粼的湖泊和无数条溪流从皂矾沟流出,汇集成河西走廊的生命之河——黑河。经网围栏保护的高山草甸草地上,细长的披碱草、浓密的高山嵩草蓬蓬勃勃,像绿毯一样铺向天涯。

  肃南县副县长兰永武告诉记者:“没有祁连山,就没有河西绿洲。祁连山是河西三大内陆河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的发源地,肃南境内分布着70%的水源涵养区,只有保护好祁连山的生态环境,林缘扩展了,草原植被恢复了,草高了、草密了,林草涵养水源的功能加强了,才能源源不断的滋养河西绿洲。

  祁连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沼泽化草原,涵养了上千条溪流,是河西三大内陆河重要的水源地。肃南县草原面积达2677万亩,县上从2003年开始落实国家退牧还草工程,连续十年围栏1400万亩草原。2011年以来落实国家草原补奖面积2091万亩,三年度共落实补奖资金5.15亿元,草原禁牧684万亩,草畜平衡1407万亩,使草原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超载的11.23万个羊单位的牲畜退出天然草场,减轻了草场压力,保护了草原生态。

  从肃南一路西行,沿途植被稀疏的大面积荒漠化草原占据主色调。而来到祁连山最西端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广袤的盐池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眼前另是一片新颖而壮美的风光。山峦重叠,群峰竞立,梦柯冰川晶莹透亮,海子湖盈满清水,河水蜿蜒流淌,青鸟翩跹飞舞,芦苇粗壮茂密。已过立秋时节,绿色的沼泽化草甸开始泛黄,芨芨草、碱茅、冰草随风摇曳,有着“高原勿忘我”之称的黄花补血草,盛开着一丛丛、一簇簇黄灿灿的小花,清纯而夺目,从初绽的淡黄、金黄到枯败的土黄、焦黄色,五彩缤纷。

  “气候变暖和人为破坏,曾给肃北带来了融雪性洪灾,冲毁了这里的草原,压毁了草场。”肃北县草原监督管理局局长泽德告诉记者:“盐池湾有72条金沟,沟沟有金矿,但为了保护生态、保护草原,县上从2002年开始下令清理在盐池湾乡开金矿的,清理了53座金矿。并落实国家退牧还草、草原奖补政策,围栏草原,禁牧封育。

  盐池湾草原生态恢复了,野生动物也多了,给县乡领导带来新的问题。经常有牧民找到盐池湾乡党委书记卫红来投诉,野牛把家牛引跑了,变成一群野牛来到牧民草场上,还有野驴、黄羊、岩羊等食草动物,见了人也不怕,赶跑又来了,与家畜争草吃,令她一筹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