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崛起魅力小镇

29.07.2014  10:39

  月季争艳,垂柳依依,盛夏时节,走进素有“怡人小江南”之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王格尔塘镇,眼里是崭新的院落、满圈的牛羊,耳中是朗朗的笑声,自信的话语……

  近年来,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王格尔塘镇发挥区位及资源优势,抓住政策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养殖业,一座充满生机的草原魅力小镇正在崛起。

  美丽乡村景正美

  沿着省道312线行驶,道路两旁的油菜花开得正艳,低垂着谷穗的青稞预示着一年的丰收,不远处白墙红瓦的一片院落分外醒目,这便是新建成的王格尔塘镇洒索玛行政村左布沟新村。

  走进左布沟新村,一座座藏式风格浓郁的房屋整齐地排列着,硬化平整的水泥路连通各家各户,好一幅静谧的田园景致。

  在与左布沟新村相邻的洒索玛村,新铺设的水泥路整洁宽敞,村文化广场上,各类健身设施齐全。

  除了村舍,农家乐也是王格尔塘镇的一道风景——树木葱茏的院落里,彩旗飘飘,花儿争艳,各种时令蔬菜长势正好。

  “以前,路不好,房子破旧,如今家乡越来越美,我们更愿意回来发展。”村民马思德说,以前他和儿子、儿媳在外地开餐厅,2011年他回乡在公路边上开办了一处农家乐,看到家乡的变化,他感到很欣慰,希望能有更多的游客来家乡观光旅游。

  近年来,王格尔塘镇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要求,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思路,坚持规划先行,将美丽乡村建设与群众意愿相结合,生产发展与生活改善相协调,村庄建设与设施配套相统筹,远景规划与近期工程相衔接。

  在规划建设环节,严格按照村庄布点、生活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基础设施、亮化绿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布局,做到有规、有序、有效进行,通过寻求项目支撑,多渠道筹集资金,建成了整洁文明的美丽乡村。

  魅力乡镇文化内涵浓

  走进王格尔塘镇唐卡艺术培训制作中心,展览室里陈列着精美绝伦的唐卡。如今,这里已经成为王格尔塘镇促进文化发展,传承藏民族文化内涵的一张名片。

  “唐卡绘制是藏族的特色技艺,我希望能将它发扬光大。”培训中心的学生桑吉东珠一边为正在绘制的绿度母上色,一边对记者说。

  培训中心负责人塔老告诉记者,中心共有23名学徒,以本镇学徒居多。

  塔老是王格尔塘镇尕土玛自然村村民,自9岁起就在青海、拉萨等地学习唐卡绘制技艺,至今已有40余年。带着一身精湛技艺回乡后,他吸收了100多名唐卡制作爱好者在夏河县从事唐卡制作和经营。2011年,在王格尔塘镇党委政府的邀请下,他回到家乡成立了唐卡培训制作中心。

  在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王格尔塘镇依托达宗湖、德尔隆寺和唐卡艺术中心这三个旅游点,良性互动,打造“村即是景,景即是村”,形成了“特色村庄、特色产业”的主题板块。

  信心小镇发展劲更足

  蓝色彩钢瓦顶的牛羊育肥暖棚给绿意蓬勃的王格尔塘镇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洒索玛行政村西科落牦牛藏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英考告诉记者,去年,合作社集中修建了20座育肥暖棚,西科落自然村的20户村民全部加入了合作社。运行一年以来,村民的年平均收入增加了1000元左右。合作社现有490只藏羊,300多头牛,村民们对发展养殖业充满信心。

  在洒索玛行政村村委会里,村民马哈米东正在与村干部毕振琦签订牛羊养殖承诺书。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去年修建了1座暖棚,养殖了24头犏牛,今年他还想养殖奶牛。

  在王格尔塘镇惠民牦牛藏羊养殖专业合作社里,负责人马伟明正在考虑怎样扩大养殖规模,改变畜群结构。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是根本,王格尔塘镇以“项目载桩、资金整合、培养典型、推动全局”为总体思路,依托双联行动,以壮大农牧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培育民俗文化及手工艺产业、创建新型建材基地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行种养结合、草畜互补模式,兼顾二、三产业发展,多方位、多渠道打造首位产业,跟进抓首位产业的转型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整体运行质量,通过积极支持推广典型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来鼓励群众在“农牧民增收、畜牧业增效”上实现新突破。(记者赵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