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典型 迎校庆】党组织保障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全面发展 ——记中共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委员会

02.07.2016  04:26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是我国草业人才培养的摇篮,被誉为草业科学的“黄埔军校”,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草业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引领草业科学发展。近年来,学院党委紧紧围绕保障草业科学国家重点学科的全面发展强化基层党建保障作用,有力促进了“四大职能”的履行,彰显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理念。

一、落实主体责任引领学院发展

草业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任务,认真落实党建主体责任,通过教师党员的示范带动,促进全体教师履职尽责,形成以党建促进业务发展、以业务彰显党建特色的局面,巩固提升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抓班子建制度凝聚发展共识。甘肃农业大学党委把草业学院领导班子作为牵引学院发展的“发动机”来建设,按照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班子头脑,显著提升了学院班子推动事业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根据学校党委的基本党建制度,学院党委制定和完善了《草业学院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草业学院党政联系会议议事规则》等20余项措施,强化“四个意识”,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组织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凝聚了草业科学引领全国学科建设、引领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引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发展共识,明晰了发展路径,夯实了发展基础。

2.抓党员带队伍突出模范带头作用。学院党委围绕“如何提升党员素质,发挥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开展深入讨论,广大师生党员的党性观念显著增强,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彰显,涌现出一批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的党员队伍和党支部。学院党委按照学校统一部署,在学生公寓成立了党支部,延展了党组织的工作手臂,该党支部立足公寓管理和学风建设,于2014年5月自发成立了“党员维修队”,每学期义务维修公寓宿舍桌椅板凳,建立党员联系学生宿舍和一对一帮扶后进学生制度;本科生一支部倡议并成立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分队,2014年暑期赴甘南州开展“爱在草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党委委员、教工二支部书记、博士生导师徐秉良教授发挥学术影响,积极帮助、指导青年教师成长,主动与新发展党员谈心、谈话, 201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共产党员、学院天祝高山草原试验站站长徐长林,38年坚守服务一线,为学生实习和教师开展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获CCTV2015年全国“三农人物”;青年教师党员张虎指导的本科生团队获2015甘肃省大学生“挑战杯”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

二、深化教学改革引领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龙头,一流的学科培养一流的人才。草业学院作为中国草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单位,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培养高层次草业人才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深入讨论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计划,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首次将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始终引领着全国草业科学人才的培养。

近三年,学院先后投入800余万元更新实验室设备,改造校内外实习基地,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培养一流人才奠定了基础。学院本科毕业生近30%考研深造,40%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接受了系统地科研训练,毕业生基本素养和专业能力在草业界享有很高声望。建院以来,先后为全国各地培养草业等方面的本专科和研究生6800余人,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学、管理、科研和推广部门,70%的省级草原站(处)长,70%的国内著名的草坪企业经理和技术骨干毕业于草业学院,其中师生中有2名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三、强化科学研究引领社会服务

学院党委紧盯国家和甘肃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引导党员教师带头,紧紧围绕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主动对接甘肃双联和精准扶贫工作,服务于甘肃乃至西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涌现出一批把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老百姓富起来的专家学者。

教师党员师尚礼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育成适合西北不同区域和生态环境的牧草主栽品种24个,成为发展草畜产业的当家品种,其中突破选育机理育成的抗虫害品种成为全国唯一。该团队近年来完成科研项目20多项,涉及草原、荒漠、半荒漠和绿洲灌区多个生态类型,部分研究走在国际前列,成为国际上同行跟踪的对象。其中,依托“青藏高原甘南社区特色生态畜牧业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以畜牧业合作社为平台,通过建立牧民田间学校,组建牧民兴趣小组,4年培训牧民1277人次,改良退化草地5000亩,产草量提高了20.6%,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了3.8%,合作社的畜产品年收益由原来的年2-3万元提高到30万元,该项目为牧区扶贫开发提供了新模式。教师党员赵桂琴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依托科研项目,在山丹、通渭、夏河、天祝等县区开展燕麦产业技术服务,对接精准扶贫,通过建立示范点,给当地企业、合作社以及农牧民展示燕麦新品种,开展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及青贮加工技术示范培训,促进了农牧民发展牧草生产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了经济收入。

十二五”期间,学院到账科研总经费4030万元,科技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项、5项、3项,SCI收录论文42篇、EI收录19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制定地方标准17个。

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人才高地

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学院坚持“”“”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难以全职引进的实际,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人才柔性引进,先后引进6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通过引进人才牵线搭桥,组建了甘肃农业大学—梅西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中美草地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开展了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工作,极大地活跃了学院学术氛围,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拓展了教师的学术视野,带动教师队伍快速成长,开创了草业学科国际化办学新水平。2010年以来,有1名教师遴选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4名教师遴选甘肃省领军人才,3名教师分别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甘肃省教学名师”、“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23名教师到国外访学交流。

五、凝聚人心引领新风正气

学院党委抓引领、带队伍、树正气、促发展,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全院营造了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学院领导班子在学校的考核中连续四年获得优秀,学院党委被学校连续授予“先进基层党委”,共有17个班团组织获学校“先进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等荣誉称号。近三年,学院历史性地囊括了学校田径运动会学生组混合团体总分、教工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草业学院党委按照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服务大局,党员队伍和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显著加强,学院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