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贫典型案例之一:春风送暖花开富贵,科技助力情系河州——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高级农艺师韩富军先进事迹

14.02.2017  03:32

抢挖紫斑牡丹优良品种,许多优质种源和优质基因面临遗失的窘境。若我们继续等待观望,我们自己的资源优势很快就会丧失,成为别人的经济优势。保护牡丹种质资源已成为油用牡丹开发的基础和关键。建立资源圃,将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后劲所在。”怀揣着这个信念,2014年8月他积极响应科技部“三区”科技人才专项计划,从省城兰州来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专注他热爱的牡丹事业,助力地方企业的发展。他将科学种植的梦想播撒在河州大地上,将脱贫增收的希望深深植根在当地农民心里,他的世界里总是浓郁的牡丹花香和清新的泥土气息——他就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林果花卉研究所花卉学科带头人,高级农艺师韩富军。

临夏,古称河州,亦称“花儿”的故乡。地处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民情风俗造就了一片神奇的土地。早在800年前,牡丹已绽放于临夏大地,植牡丹、赏牡丹、唱牡丹之风盛行,经久不衰。临夏紫斑牡丹属世界原生五大牡丹品系之一,以其花冠大、香味浓享誉全国,是目前我国唯一被国际园艺学会进行品种登录并受保护的珍贵品种。清代诗人吴镇曾有“牡丹何处有,胜绝是河州”的佳话。“枹罕花似小洛阳”,把临夏花城比作牡丹甲天下的洛阳城,因此临夏便素以“牡丹之乡”闻名陇上。在河州大地上,牡丹文化已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花儿、诗词,还是绘画、砖雕、木刻、彩绘等处处都能见到牡丹文化元素,让人感受无处不在的牡丹魅力。

牡丹雍容华贵、国色天香,不仅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还有神奇的药用价值,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利用价值很高。2011年,卫生部正式批准牡丹籽油为“新资源食品”。此后,在一系列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油用牡丹产业发展迅速,甚至一并带动了观赏牡丹的市场行情。2014年正值他服务的企业——临夏刘家峡新兴园艺中心,在研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西北紫斑牡丹资源保护与新品种选育》。面对突如其来的油用牡丹热使当地种植农户和企业措手不及。原来无人问津的牡丹小苗成了抢手货,种籽更是有市无货,炒成了150-200元/500克的天价。

他清醒地认识到“甘肃油用紫斑牡丹产业,不是想象中的‘撒下一把籽,育出一批苗,栽下一大片’,它不同于粉丹牡丹的油用产业开发,其产业化之路注定比较漫长,绝非是一蹴而就。”他说“保存种质和选种工作是课题重中之重,我们逆市而行,拒绝诱惑。有所为有所不为,每年采收的种子除了化验等试验预留,全部用来播种育苗。”他积极建议企业以油用紫斑牡丹种质交流和共同开展研究为目的,以新优品种优质种苗为主打产品。

他和企业负责人一道与国内著名牡丹专家交流、沟通,指导公司从一批优良品种、品系筛选入手,规范采穗圃建设、建立快速育苗体系,模式化种植,科学化栽培。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他协同项目组成员及其合作伙伴辗转于省内外大大小小的牡丹栽培场所和农家院落,搜集品种和油用种质资源。继续嫁接育苗技术的优化探索,开展了利用温室延迟嫁接和嫁接后温棚沙藏催根延迟栽植试验。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炼出 “花果母枝”、“五芽枝”、“生理临界期”等核心概念,开始了修剪试验和不同年龄段枝类组成分析和概念的生产验证。在临夏种质资源圃的基础上,筹建了占地5亩的甘肃省农科院芍药品种资源圃,目前保存国外及中原牡丹品种70个,甘肃临夏、临洮、榆中等紫斑牡丹代表品种200个。

    随着紫斑牡丹优质种苗陆续进入市场,产品商业价值凸显,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利润。2015年底,在他技术服务与协助下该企业顺利完成了课题验收工作,初步(选)育优良品种5个(观赏品种2个,油用品种3个),筛选出油用优系15个,观赏优系34个,其中耐寒型观赏优良品系12个。企业总资产也由2011年末的65.1万元,增长到2015年底的370万元,企业的年收入总额由30.0万元增加到340万元,企业净利润由不足10.0万元提高到60万元。原来作为企业主业的园林工程已退居次席,园林植物苗木培育,特别是紫斑牡丹苗木已跃居首位成为主业。企业已经由一个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小微企业—刘家峡新兴园艺中心(个人独资企业)成长为注册资金300万元,拥有固定资产50多万元 、存圃苗木价值上百万元的股份制企业---临夏州永靖县刘家峡新兴园艺有限责任公司。    “与种植热情未能形成正比的是有待提高的油用牡丹种植和培育技术,尤其是很多新入行的企业和农户,在这方面比较欠缺。种苗和种子通常是在农历八九月份栽植。”他说,“不同地区根据降水量、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区别有所不同,这些基本知识对新企业和种植农户还需要普及”。2015年8月根据甘肃省“三区”计划调整,他继续聚焦临夏州油用牡丹扶贫攻坚工作,服务于临夏河州牡丹培育有限责任公司。

不管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走乡入户为农民答疑解难;他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调研,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他开办培训班,深入浅出地为农民培训牡丹先进种植技术。经过一年来工作指导,他协助公司抢抓西部生态治理,植被修复,退耕还林等有利政策机遇,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转型。公司以前是以紫斑牡丹种苗和种子的生产销售为主,如今产业链越来越长,除了榨取牡丹籽油,该公司以开发上市了河州牡丹花蕊茶。公司在临夏积石山县中嘴岭乡庙岭村新建15亩的牡丹种植基地;临夏市枹罕镇王坪村新建400亩的紫斑牡丹产业园,从原有25亩河州牡丹观赏园基础上扩展到440亩种植规模。目前,该公司已成为临夏州牡丹栽培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技术最先进,极集教学、生产、科研、观赏为一体的示范园区。

从最初单纯的“钟情”开始,他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坚持走了20多年。他说:“立足科技服务,助农民增产增收。我的舞台在农村、在田间地头。工作虽然苦点、累点,但是我们的汗水就是农民的希望,企业发展、农民增收才是我的追求和理想。我没有做出什么感人的业绩,我只是尽力做好本职工作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