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节能减排应充分发挥社会整体力量
近日,兰州市成功入围2014年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并获得最多达27.4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这对兰州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兰州市在节能减排上取得了积极成效。据兰州市工信委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前三年,兰州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1.54%,年均下降4%,超额完成“十二五”年均目标(3.2%)的25%。从位列“中国十大污染城市”之列到成功摘掉污染城市的“黑”帽子,成为国家环保部现场学习的治污典型,兰州摆脱重污染城市恶名的背后,是源于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治污措施所投入的艰辛努力。
虽然近年来兰州市在工业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不合理、环境承载力弱和建设发展资金短缺等问题仍然是阻碍节能减排工作的难题,而且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也将越来越尖锐:一方面历史欠账较多。很多主导性产业都存在设备老化、工艺落后、排放超标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新上项目急需加快推进,完全靠企业自身力量推动建设动力不足或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兰州市要通过对落后产能进行“改、停、关、搬”等措施以降低工业污染,需要重大投入,这对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资金压力前所未有。
节能减排作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具有艰巨性和长远性。从2011年底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兰州市全力开展大气污染治理整体战和攻坚战,综合运用行政、科技、经济、法律等手段,在工业减排、燃煤减量、扬尘管控、机动车淘汰限行等方面打组合拳,成为全国空气质量改善最快的城市,稳定退出全国十大污染城市行列,空气质量排在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间位置,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被称为大气污染治理的“兰州经验”。但长期来看,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不反弹、可持续,不能单独依靠政府来解决,应该充分发挥社会的整体力量来加以实现。
发挥社会力量实现节能减排,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认识的转变和观念的更新。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的其他主体,都应该从全局、长远的视角出发,而不能局限于眼前。只有思想上的转变才能带动行为上的有所作为,让社会的每一个主体从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主动降耗,减少不必要的耗费。这方面,占据兰州市经济结构主体的很多大型企业尤其应该从经营思想上彻底转变,摆脱粗放生产的旧模式,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社会责任,将企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化作实际行动,为节能减排率先打开突破口,而不是等着政策的推动甚至为一己之利推而不动。
其次,政府在主导节能减排工作时也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政府主导的行政手段在节能减排中扮演了一个异常重要的角色。而且,行政手段也确有见效快的优点,但这绝非长久之计,一则因为需要财政持续投入大量资金,二则因为不能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主动性。因此,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从强化行政手段这一只手,逐步过渡到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两只手结合使用,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从政府强制转变为企业自愿,从政府投入转变为全民参与。(徐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