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日】记者调查:兰州中学防艾课尴尬与困境

01.12.2015  08:51

    原标题:中学防艾课尴尬与困境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也是我国首次报告发现艾滋病30周年。“2015年艾滋病学术大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到10月,全国15到24岁年龄段有1.4万多人感染艾滋病病毒。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感染的青少年人数比去年增长了10%左右。年轻的中学生,不再是艾滋病防控人群中可“忽略”的群体。

    之前的11月5日,兰州市教育局下发《兰州市教育系统艾滋病防治工作方案》,兰州中小学及中职学校将开设“防艾课”,在普通中学的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但学校对于中学生的防艾教育还是有一定的疏忽与漏洞,校园防艾教育也遭遇着一些尴尬的境遇。

    1上好“艾课”的分寸

    第一次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性知识和艾滋病预防时,学生不解的哄笑和好奇的眼神至今让丁晓燕记忆犹新。

    作为兰州市第二中学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课老师,早在2011年,丁晓燕就尝试着在课时里增加了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知识。

    “第一次讲艾滋病的知识时,我就提问,谁来讲讲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血液”“遗传”“还有性行为”当一位同学回答“性行为”时,许多学生立即哄堂大笑。“我印象太深刻了,男生们有的低头凑在一起窃窃私语,有的偷笑 ,而女生们红着脸捂住嘴巴不敢抬头。”身为心理和生理健康教育老师的她第一次面对学生讲这门课,她感觉到了压力。

    “说少了学生们不理解,说多了又怕有负面影响,我的讲稿经过好多次修改,感觉挺难,也很难说学生明白了多少。”过去那种仅仅一张黑板报的宣传形式显然不够,需要有专门校本课程来充实学生对艾滋病以及艾滋病患者的正确认识。但目前,甘肃还没有一本专门的艾滋病预防教育课本,一切都要以老师的计划来实施,这让丁晓燕感到为难。

    而更让丁晓燕惊讶的是,许多男生在下课后,就会以课堂上的性知识进行相互调侃,开起了玩笑。比如:你自慰了没?戴套了没?这样的玩笑一度在学生之间成为笑料。

    在第一次讲课后,丁晓燕开始思索,如何把这门课讲好,既要讲的明白,又要注意分寸。丁晓燕说,将艾滋病预防教育当成课来上,兰州二中可以说在整个兰州市的中小学中开了先河。当时,性教育和艾滋病预防也是二中和北京师范大学一起研究的课题。因此,北京师范大学也提供了更多的教研资料和教学方法。

    比如,《生命的奇迹》以及《人体科学》这些科教片在课堂上播放,片中涉及的性知识和艾滋病预防,这比老师直接讲述要好的多,学生们更容易接受。尤其是讲到艾滋病预防和避孕套的用法时,老师不太好讲,也不知道该怎么讲,更没法在课堂上进行试验,因此,科教片帮了很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