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需要情感的倾注

22.09.2014  13:44

    “任何艺术创作都是创作者情感的结晶。”这是解放军艺术学院原戏剧系主任冯继唐先生从艺一生的感悟。

    但是对于艺术创作,若是不抱有太大希望与幻想,一旦成功,则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反之,若寄予的希望太大,一旦落空,则会给人带来无尽的失落与惆怅。

    冯继唐先生对此可谓深有感触。他创作的小品《芙蓉树下》,曾于1987年获得全国首届戏剧小品电视大赛一等奖。在近日举办的兰州市第六届小戏小品创作培训班上,冯继唐先生又重提近30年前的往事,依然充满了感慨。从他的述说中可以得知,《芙蓉树下》也是一部“急就章”。当时全国首届戏剧小品电视大赛的举办迫在眉睫,在灵感的拽扯下,他创作了剧本《芙蓉树下》,男女主角分别由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学员刘劲(电视连续剧《长征》中周恩来的扮演者)和壮丽(著名演员唐国强夫人)担任。由于时间紧,他们每天早上6点开始排演,到晚上12点以后方结束。就这样,他们在心里也没底的情况下竟然获得一等奖。看似偶然,实则也充满了必然。这主要是源于冯老对艺术创作的无限热爱,以及刘劲、壮丽二位演员扎实的表演功底。

    如今冯继唐先生已年近八旬,满头白发写满了艺术的沧桑,稀疏的几颗门牙说起话来漏风。但是他的娓娓讲述,就像是他划着一乘小筏,载着我们浮游在艺术的湖水上,让我们领略艺术的风光和倒影。

    冯老首先提到,审美是艺术的生命所在。作者要掠取生活中美的镜头,取材于大自然的山山水水,纯朴而自然,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给人们一幅美的画卷。其次要有精美的构思和创造,这取决于一个作家的思想素质、艺术修养、生活积淀等。当然他对时下的一些搞怪取笑、哗众取宠、插科打诨等恶俗表演也深恶痛绝。

    对于戏剧艺术中美的表现,冯老有着这样的见解:舞台中要表现出生活环境美、人物的外形与行为美、人物关系要和谐美好。当然作为舞台表演艺术,有时人物的外部造型和心灵并不和谐统一,他举例说《巴黎圣母院》中敲钟人卡西莫多就有着外形丑陋、心灵美好的强烈反差;此外,有时人物的外形、行为和环境也并不和谐统一,如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就通过5个美丽的女战士与严酷的战争环境形成了反差,反衬出姑娘们美的肉体与灵魂,从而引起人们对战争深层次的思考。

    当然要创作出一部好的作品,最重要的是对于生活、对于艺术创作的无限热爱。冯老提出,艺术世界扑朔迷离、变幻莫测,每个创作者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每件艺术品又都浸透着创作者的个性特征,但是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创作者情感的倾注。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头说一下冯老创作的小品《芙蓉树下》的初衷。冯老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从北京调到四川工作过5年,他的足迹踏遍了巴山蜀水,当然也接触到这里勤劳朴实的人民,他为他们的质朴、热情、诚恳、善良而感动,他热爱这片土地、他热爱生活在这里的人民。所以想表现他们、歌颂他们的创作欲望就像海水拍击着海岸一样,而正好借那次戏剧小品比赛之机,终于实现了他的宿愿。这样他在《芙蓉树下》塑造了两个年轻人的形象:他——纯朴、憨厚、富有乡土气的小伙子;她——聪明、伶俐、具有泼辣性格的川妹子。小伙子参军入伍,川妹子去送他,就是在送行的路上,在路边一棵芙蓉树下,演绎出了他们对往昔的回忆,同样在这棵树下,昔日他们彼此诉说情长、恩恩爱爱,而在此离别之时产生了难以割舍的眷恋,虽然也是卿卿我我,也诉说着儿女情长,但在舞台上,演员完全是一种向善向美的情感表达,弘扬了主旋律。这就彰显了创作者高超的对文字、场景、心理动态的驾驭能力。首先,用四川方言,小伙子以一句“你快点嘛”跑上场,川妹子则以一句“你慢点嘛”紧随其后,顿时让观众忍俊不禁。

    笑声是小品追求的效果。我们再回头看一看创作出“”的人——冯继唐先生,满头艺术的白发,说话漏风的牙齿。能创作出“笑果”,说明他本身就是一个乐观的人。当然作为一个乐观的人,那就要对生活充满无限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