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视点:在这里,读懂河西走廊

12.03.2015  17:19

  在这里,读懂河西走廊

  编者按:正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的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在省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河西走廊,这条黄金走廊不但诉说着两千年的中国史,更关乎着国家经略;它所昭示的英雄主义精神、和合精神,既是历史留下的宝贵财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它用文化方式诠释了陆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背景下更具现实意义。

  为此,我们特编发一组专家学者解读《河西走廊》的稿件,以期通过该片重塑人们对河西走廊、对甘肃乃至大西北的认知与想象,读懂中国的深邃与华彩。

  【艺术】用影像剥去历史的蒙翳

  《河西走廊》剧照

  本报特约撰稿人王登渤

  纪录片《河西走廊》的非凡意义,不仅仅在于甘肃,更在于中国乃至世界。在经历了千年的辉煌与繁盛之后,河西走廊乃至整个丝绸之路又经历了数百年的暗淡与萧索。因此,作为一条连接欧亚、横贯东西的交通要道,昔日的荣光更多地保留在了历史典籍和人们的记忆当中。它曾经的地位、作用以及曾经演绎的一场场宏大的历史活剧也被罩上了厚厚的蒙翳,深藏在岁月的风尘之中,让人们产生了巨大的隔膜与疏离之感。这样的感觉令人尴尬也使人不安。

  正是在这样的境况下,《河西走廊》既是横空出世,也是应运而生。它以一种鲜活的形态还原并再现了历史,以一种宏大的视域剥去了历史的蒙翳,以一种理性的思辨,阐发了河西走廊的历史与当代意义,以娓娓的讲述唤醒了人们的历史记忆,以一个个既惊心动魄又隽永平实的故事,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物和他们的传奇人生,钩沉起浓重的历史趣味,让人们触摸到了远去的历史,感知到了昔日的辉煌,聆听到了旷古的历史回响,引发了无尽的历史遐想,产生了绵长的历史哲思。

  这是一部高起点、高立意的纪录片。它以河西走廊“关乎国家经略”为统领全篇的主线与立意,紧扣自汉代以来河西走廊乃至丝绸之路与国家总体战略的关系来满篇布局,力图还原历史有为君王和有识之士全力打通和经营河西走廊乃至丝路的韬略,以及围绕这样的韬略展开而上演的一幕幕金戈铁马、鸣镝传檄的历史壮剧,从中折射出了许多足以改变历史、推动历史进程的雄才大力和不凡人生,从而回应了河西走廊在中华历史格局中的地位与意义以及历史命运,也自然而然地开启与照应了河西走廊的时代命题,让历史与现实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这是一部高浓缩、高概括的纪录片。面对浩繁的历史史实和繁杂的历史线索,它以主体立意为统领进行选材。在充分利用历代学者学术成果的基础上,以历史编年为顺序,精选出了十个重点讲述和阐发的章节,并在每个章节中重点展开几个节点,其中涉及河西走廊的开拓与方略的提出;围绕经营河西引发的战争;丝路的经营与守望;文化的交流、融合与坚守、弘扬;佛教东渐与传播和莫高窟的开凿与艺术的繁盛;隋炀帝重振丝路、蒙藏凉州会谈;明清两代外国传教士的往来与对嘉峪关及新疆的经略;新中国成立后对河西走廊新的定位与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新生与机遇。这样的选择,以点带面,由点生发,几乎涵盖了河西走廊的历史,特别是足以体现河西走廊历史地位、推动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和重点人物,重点突出,标示意义明显,具有一种删繁就简、披沙拣金的意味。

  这是一部有趣味、有血肉的纪录片。它在选择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节点的基础上,重点去展示事件和节点中的人物的传奇人生,让事件化于人物,以人物的命运遭际来推动事件的发展,既在叙事,更在刻画和还原人物,展示人物的雄才大略、不朽人格与精神。这就让历史叙事变得趣味横生,有血有肉,回应了历史是人书写、历史由人构成的命题。同时,该片还在众多的人物刻画中,又特别注意开掘一些鲜为人知的生动细节,努力还原历史伟人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与情操,从而更突现了他们不平凡的人生意义和历史功勋。

  这是一部极具观赏、极具视听效果的纪录片。它以优美的风光性的画面,再现了河西走廊的壮美与雄浑,也再现了河西走廊的柔美与深邃,再现了河西走廊的魅力与神秘,有一种历史的厚重和岁月沧桑的质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它又以大量的情景再现,让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场景,立体地再现于人们眼前,极大地丰富了史料的表现手段,也让历史变得直观与生动。值得一提的是,雅尼作曲的音乐,显示了不凡气度,也为本片增添了听觉的美感,给人以听觉的享受。

  总之,《河西走廊》是一部应运而生而又恰逢其时的力作、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