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腕与地方院团的“姻缘”

11.09.2015  01:56

心结》剧照 高宏梅摄

    台上演得卖力,台下看得认真。当舞台落幕时,无论是导演还是编剧的内心都迟迟无法平静。小品《心结》的全体剧组亦是如此。从最初的雏形到排演,数次修改,国内戏剧界大腕大师面对面指导,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从粗糙到精致,由生涩走向成熟,一部小品近乎脱胎换骨式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国内大腕+地方院团,一个帮扶一个受益,由此,兰州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在我省首结硕果。一条艺术大腕与每一个演员的“联姻”之路铺展开来。

    小品《心结》一波三折

    几天前,甘肃省陇剧院陇艺小剧场内正在进行一场特殊的汇报演出,《看病》、《原来我们很陌生》等5部小品,演员来自四川、陕西、陇南等地,我省推送的小品《心结》则排在最后。3位演员分别是蔡兰平、魏星和孙喆。他们来自不同的单位,蔡兰平来自兰州市文化馆,魏星来自安宁区文化馆,孙喆则是兰州市演艺集团演员。《心结》的题材为乡村生活,以祖孙两代为生育孩子而形成矛盾冲突:年长的爷爷得知孙媳怀孕,执意要求孙媳生产,期望四世同堂。而孙媳面对政府的惠农扶持资金,一门心思要去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抱个大胖重孙,爷爷把孙子孙媳两口子关进了屋里……演出结束后,台下热烈的掌声肯定了他们的付出。不过,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话要说,因为《心结》的出炉背后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一面,命运大挪移,剧情大反转都一一上演。

    “刚开始我们的剧情设计的并不是打胎,而是保胎!”此话一出,令我们大吃一惊,剧情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反转?蔡兰平道出了其中的原委;“这其实就是此次培训最大的收获,原来的剧情矛盾不明显,冲突也不够,解放军艺术学院的王敏老师在表演后的点评环节给出了新的方向,希望能体现计划生育政策与人之间的矛盾、时下不要孩子的年轻人观念与传统观念的碰撞等,如此一来就由保胎改为打胎,有了亮点,冲突也激烈了,比较能吸引观众。”“其次,小品《卖拐》的编导,中国剧协的宫凯波老师指导时提出,原情节设有80岁老人摔跤的桥段,宫老师最后基于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品,这样的情况几乎不会在现实中发生,也进行了删改。之后就是拼命排练,后面5天的排练期间还是一边排一边改,我们住在宾馆,晚上就在走廊尽头的电梯拐角空地上排,到结束时往往就到半夜了。尽管十分尽力还是有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小品在结构方面还有些粗糙,希望我们今后能把这些给补上。

    魏星扮演的是《心结》里的孙媳,不过大家肯定不知道,剧本刚开始定的是另一个女演员。对方有事无法到场,她才硬着头皮迎难而上。虽然一直纠结自己是否能胜任这个角色,但最终她还是给自己的演出打了高分“挺满意,感觉不错,发挥正常”。

    最惊险的要数演员孙喆了,今年32岁的他长着一张娃娃脸,虽然参演小品上百部,还曾在天津的全国赛事中获奖,接到电话时他还是紧张地不知所措。“接到电话时才知道后天就要演出,直到登台我只排练了六个小时,真真是我小品生涯中排练时间最短的一部小品了。”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给自己的总结是“尽管尽力做了,但觉得自己在进入角色方面还是有些欠缺,演出结束后就觉得跟做梦一样,哗,就过去了。

    作品做“大手术”更有利提高

    对此,活动组织者兰州市文广局下属的兰州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铁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触颇深,“市文广局从2007年就开始举办培训活动,今年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在基层培养起来一大批基层的创作人员。正因为有了这个基础,中国文联才把这个活动放在了兰州。这次培训从剧本的筛选,面对面指导,到最后排演,毓钥老师,李小平老师,周光老师,薛金林主任、王敏和宫凯波老师这些艺术界大腕对每一个环节都一一指导,有的动“大手术”,有的做小调整,只要有利于提高作品质量,大家都积极建言,打造优秀作品。而本土的编剧、导演和演员则足不出省就能接受到高端理念,与大师进行面对面交流,机会难得,成果也十分显著。”

    有了这次机遇,铁燕表示,以后争取后三年的志愿培训都能在兰州办,推动甘肃小娱小品的发展,提高参演质量。记者高宏梅实习生张路路杨亚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