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院士站着演讲台下成片睡觉,大学生要修德

18.09.2014  12:11

  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得主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坚持站了35分钟,作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但放眼台下,大批后排学生一片片“”下,趴在桌上睡觉。(中国新闻网9月17日)

  92岁高龄的院士站着演讲,本身就是一座道德丰碑,而首都多所高校多名新入学的研究生们,却成片趴在桌子上睡觉,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不仅仅是对吴良镛院士的不恭,更是自身道德水准低下的自我暴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胸怀大志、报效祖国是全社会对悻悻学子的热切希望。为什么当今一些学子自我放纵到了这种程度?笔者认为,是我们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出现了问题,只重视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而轻视了民族精神、社会文明的教育,从而导致了高学历、低道德问题的发生,导致了积极向上、爱国奉献精神的缺失。

  古人说:“人而无德,行之不远”。孔老夫子也说过:“君子忧道不忧贫”。青少年的道德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道德比智慧、知识和能力更重要。智慧再高,无德就会使智慧失去光芒;知识再多,无德就会使知识无法发挥作用;能力再强,无德就会使才能害人害己,甚至祸国殃民。因此,我们决不能对“92岁院士站着演讲学生成片睡觉”现象熟视无睹,而应该切实把德育放在学生教育的首位,努力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使他们从点滴做起,养成以德为荣的优良品格。

  当然,作为学生自己,特别是年龄已经不小、学历已经不低的研究生们,应该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得那样:牢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始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不要把老院士讲的“大道理”看轻了,那是蹉跎岁月的积累,是丰厚历史的沉淀,是多彩人生的浓缩,是对传统精华的提炼。因此,即使觉得再枯燥无味也应该认真听,认真记,认真学,在学习中培育自己对国家的责任担当,对知识的崇敬精神,对正气的昂扬激情,从而走好人生路,为实现“中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