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成功研制石油钻井的“金刚钻”

19.05.2016  16:34

  中国兰州网5月19日消息 外径仅有48毫米的小口径陀螺测斜仪,直接影响着陆上油田开发的成效。记者19日从中国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获悉,自主研发的小口径陀螺连续测斜仪在江汉油田通过客户验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随着中国陆上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小井眼钻井及老井侧钻等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国内已有的陀螺测斜仪,一方面受限传感器尺寸,另一方面只能进行点测量。

  2015年初,航天惯性启动小口径陀螺测斜仪的研制工作。航天惯性总工程师岳步江介绍,小口径陀螺连续测斜仪是一种先进的井深轨迹参数连续测量系统,具有精度高、使用可靠、装配简单、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小型化后带来的技术难题。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33所基于已有的陀螺传感器技术,成功实现了产品小型化。不过,高温试验时发现产品工作的最高温度达到125摄氏度,现有技术已无法保护,陀螺测斜仪亦无法寻北。由此,研制人员开始采用新技术。

  岳步江介绍,为保证系统能够在井底高温高压环境下稳定可靠地工作,项目组人员7次下到江汉油田。“其中一次是已经交付产品了。但接到客户要求,当天夜里23点开始测井,经过10个多小时的奋战,协助客户圆满完成测井任务。”他说。

  截至2016年3月,项目组成员用半年时间就完成9口井的作业。在此过程中,成功实现小口径井眼轨迹连续测量及小井眼定向套管开窗侧钻作业,各项指标均达到验收要求。据介绍,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小井眼全连续测量。

  岳步江表示,航天惯性已提出“一轴两翼”的研发格局,“一轴”为旋转导向系统,“两翼”为随钻陀螺测量系统和高温无线随钻测斜系统。“有了小口径陀螺测斜仪这把‘金刚钻’,我们将去揽更多的‘瓷器活’。”他说,比如在天然气及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清洁能源开发方面,现有产品无法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进行相关作业,而航天惯性研制的小口径陀螺测斜仪有望用于水平井测量。(张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