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结合脱贫致富:“六个动”促进静宁苹果产业发展

07.08.2015  10:26

静宁县大片的苹果园(刘海天  摄)

人民网兰州8月7日电(刘海天)静宁苹果是国内著名的苹果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在这个非常安静的名字后面,是一连串的“”。

静宁县果业局副局长王国庆这样评价静宁苹果:种植面积大,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01.2万亩;苹果品质好,体现在零售价格上就是贵;仓储能力高,苹果产业规模大。

静宁苹果产业为何会取得这样的佳绩?答案就是“六个动”:“政府推动”“干群联动”“科技驱动”“保障拉动”“龙头带动”“品牌促动”。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领导换了,依然不变调,不松劲,不停步。“政府推动”促进了静宁苹果产业的快速发展。据介绍,静宁刚开始发展苹果产业时,很多农民都不理解,认为“苹果不能当饭吃”。甚至,干部帮农民栽了苹果树后,还会被农民拔掉。因为苹果和粮食比,周期长,见效慢,很多农民不喜欢。一个农民曾指着果树愤愤说道:“你有得活,我就没得活!”在这种情况下,静宁政府不灰心不放弃,终于慢慢扭转了农民们的看法——一些改种果树早的农民挣了钱,自然就吸引其他村民跟进了。

只有政府推动是不行的,还得有“干群联动”。静宁县始终把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首要环节,依托项目支撑,加大资金扶持,让群众看到脱贫的希望,找到致富的门路。静宁县通过大力推行联户干部帮扶、群众主体参与的果园示范点培育机制,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示范乡、示范村、示范户,实现了静宁苹果产业由点到面的突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驱动”作用对苹果产业发展也至关重要。静宁县聘请专家教授在技术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形成了以专家教授为核心、以果业协会和县乡技术人员为骨干的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了果树果品研究所和24个乡镇果业服务中心,为实现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政府财政的“保障拉动”作用也必不可少。静宁县财政每年列出1000万元作为苹果产业发展基金,2015年整合林业、扶贫、农牧等项目资金6000万元,重点用于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良种苗木繁育和标准化果园建设,为全县果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招商引资办龙头、吸引民资办龙头,静宁县非常重视“龙头带动”的作用。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带动下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延伸了产业链条,加快了工业发展,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幅提升了静宁县苹果产业的效益。

静宁苹果产业有“三个大”的发展新方向:大果业、大品牌、大市场。静宁县利用科技支撑来打造品牌,通过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等途径,做大做强苹果品牌,从而扩大了品牌知名度、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这就是“品牌促动”的作用。

在“六个动”的作用下,静宁苹果产业连年发展,不断取得佳绩:

2014年,静宁县有收入3000万元以上村14个,2000—3000万元村21个,1000—2000万元村47个,100—1000万元村105个,100万元以下村43个;户收入20万元以上的群众有1214户,10——20万元的有3856户,5—10万元的有11177户,1—5万元的有16617户;全县有15万人依靠发展苹果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2015年,静宁县挂果园面积达到55万亩,预计总产量68万吨,产值29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益45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