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浓度较高空气质量下降 兰州出拳遏制污染反弹趋势

24.07.2015  11:20

  原标题:近期臭氧浓度反弹致空气质量下降 兰州展开整治行动

  确保本月后10天空气质量全优良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近期,兰州市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浓度有所反弹,造成环境空气质量下滑。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决定开展大气污染集中整治行动。记者7月21日从兰州市环保局获悉,整治行动从22日开始,31日结束,为期10天,通过对大气污染源的全时段、无盲区大检查、大排查、大查处,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本月后10天空气质量全优良。同时,市民可通过“12345”民情通热线和“12369”环保举报专线举报环境违法问题,相关部门将对举报的问题限时查处和反馈。

   兰州近期臭氧浓度较高

  兰州市环保局监测数据显示,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7月13日—7月19日兰州市空气质量达标6天,达标率85.7%。从首要污染物情况来看,首要污染物为PM10的天数4天,为二氧化氮的天数1天,为臭氧的天数2天。从超标天数和污染物看,7月19日,兰州市空气质量呈现轻度污染,空气质量指数119,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由于当日天气晴朗,太阳辐射较强,导致臭氧浓度较高,市区四个测点的臭氧浓度均超出国家Ⅱ级标准。

  针对近期臭氧污染反弹趋势,兰州地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指挥部办公室要求,各级各部门持续开展“零点行动”,做到管控全时段、无盲区。市环保局开展重点工业企业和砖瓦行业检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对重点点位周边道路持续开展大型车绕行,各县区重点开展餐饮、烧烤及露天喷涂整治。

   近地面臭氧刺激人的眼、鼻和咽喉等

  据介绍,臭氧是氧的同素异形体,90%以上的臭氧存在于大气平流层,它吸收对人体有害的紫外线,是保护人类的大气臭氧层。对人体有害的臭氧主要是指对流层近地面的臭氧,它是汽车尾气、石油化工等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高温、强光辐射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而形成的一种二次污染物,它会刺激人的眼、鼻和咽喉等,并增加人体感染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

   四项措施入手遏制污染反弹趋势

  对此,兰州市决定从7月22日开始开展一次为期10天的大气污染集中整治行动,从严管严控工业源、盯死看牢生活源、严防严查扬尘源、集中整治尾气污染等四项措施入手,遏制污染反弹趋势。

  ●严管严控工业源。对范坪电厂、西固电厂、榆中钢厂、兰石化化肥厂和兰州铝厂等5家重点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发现异常立即现场查处;对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随机采样,凡采样数据与在线数据误差超过国家规定范围的,一律视同企业伪造数据,在对企业高限处罚、媒体曝光的同时,对其相关人员依法实行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加强兰石化公司石化产品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预警监测,一旦发现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异常,立即督促兰石化公司减产查源。严格限制兰石化火炬气排放频次和排放量,凡未提前书面上报并获得批复的火炬气排放行为一律视同企业违规排放(事故性排放除外),在高限处罚和媒体曝光的同时,责令企业对其主要和直接责任人问责。对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落后、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及证照不全、非法生产的小作坊以及地下加工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发现一家取缔淘汰一家,重点整治区域为黄羊头、青白石、咸水沟、雁滩、大砂坪、和平、定远、忠和等。

  ●盯死看牢生活源。严查城区及周边茶园使用木柴和煤炭烧水行为;严查四城区“柴火鸡(鱼、鸭等)”炉灶,现有经营户一律停止使用木柴,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电等清洁能源;所有露天流动烧烤必须入店或集中经营,室内烧烤需配备油烟净化设施;餐饮业严禁使用非清洁能源,严禁油烟超标排放。发现焚烧生活垃圾、枯枝烂叶及燃煤“冒黑烟”等行为,要立即现场处置;全面禁止露天喷涂、喷漆等行为。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和荒草禁烧制度。

  ●严防严查扬尘源。督促建筑工程(含铁路工程施工工地)全面落实6个100%抑尘措施;严查渣土运输车辆遗撒现象;对现有裸露土壤覆盖物进行清查,凡老旧和破损的覆盖物一律监督施工方更换。城区削(移)山造地及皋兰县削山造地项目要严格落实防尘抑尘降尘措施。对市区道路开挖等市政工程进行复查,对未落实“6个100%”的工程项目限期整改。集中行动期间停止市区拆迁项目审批。加强市区道路清扫保洁及省道109线、201线忠和段、九合段道路两旁积尘清除。

  ●集中整治尾气污染。全面落实城市建成区黄标车和无标车禁行制度以及重型机动车绕行政策,对违规车辆严查严处;对重点部位要加强交通疏导力量,制定车辆分流措施,遏制尾气污染反弹。黄河干流营运性船只禁止使用重油等高污染燃料。城区内施工机械杜绝使用劣质柴油,禁止超标机械运营。严查全市油品销售行为,禁止生产和销售伪冒假劣油品,凡使用劣质柴油的一经发现进行扣押封存,并倒查来源,严厉打击非法生产、运输、销售劣质柴油的行为。(记者田玥 实习生何显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