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食药监系统自查作风顽疾:"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
中新网兰州8月25日电 (记者 徐雪)“什么是伪监管?就是一些监管人员,头顶着国徽、胸前戴着党徽,可在实际工作中呢?只是习惯于动动嘴、找找错、敲敲鼓完事,既没有现场执法文书制作能力,又没有现场发现安全隐患的警惕性,更没有在现场与违法行为你来我往、针锋相对的血性!”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务员刘楠作《转作风既要“干净”更要担当》的发言时说道。
24日,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举行机关干部作风建设交流研讨会,来自各个部门的30名干部在此间敢于“揭短”,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共同探讨解决作风顽疾的方式方法。
刘楠是餐饮服务食品监管处科员,他说,干干净净只是前提,完成工作任务、创造良好成绩才是作风建设的目的;转作风,不只是不贪、不拿、不占;更需要敢想、敢干、敢碰硬、敢担当。
“食品药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甘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存文在该研讨会上说,一个没有贯彻力、执行力的集体,作风建设等于零。我们要把工作标准定在干就干到最好、干到极致,高质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像在炼丹炉里炼丹一样,凝练、凝练、再凝练,不断提升纯度、精度,把自己真正打造成人民满意的公仆。
一个月前,李存文在该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干部作风建设动员会上指出,监管体制改革后,我们这支队伍由不足2500多人迅速壮大到1万多人,监管职能扩大了数倍,工作量翻了几番。但是在几年的监管工作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2016年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政风行风建设处于全省倒数水平,机关党建“灯下黑”问题被中央巡视组通报。
李存文还举例称,一些监管部门长期把监管和发展对立起来的观念根深蒂固,长期亮着红灯,让企业前进不能、后退不得,只能绕道另走他乡;有的监管部门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把服务发展等同于监管让行,在执法过程中却存在畏难情绪,疑虑重重、瞻前顾后,查办案件不敢下手。有的干部把为企业服务等同于为企业降低门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为企业“消灾避难”。“这些,都有具体的实例。”
李存文表示,这些作风顽疾出在基层,根子主要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还在“一把手”。既然把我们安排到这个重要岗位,我们就要有所担当,有所作为。正所谓查摆问题才能认清方向,攻克难点才能实现发展。大家一定要冷静正视问题,深入分析研究,切实增强作风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经过不断地学习与思考,食品流通监管处副处长程鹏认为,真正转变作风要敢于向自己“亮剑”,他说,李存文局长指出我们自身存在的“政治站位不高,工作定位不准;执法不严不公,风险隐患突出;服务意识不强,营商环境不优”三个关键顽疾,严重损害了食品药品监管人员的形象,降低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破坏了行业风气,影响和制约着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事业的健康发展,为每位食品药品监管人员敲响了警钟。
“根治这些老大难、啃掉这些硬骨头,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要勇于对自己‘亮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伤的勇气,才能祛除作风建设中的顽疾。”程鹏直言道。
综合协调与应急管理处副处长王鹏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既要靠专业能力、辛勤工作,更要靠食药监干部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德。在食品药品监管实践中,我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公道正派、秉公办事,要以法律和事实为依据,在行政审批许可、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要严格公正司法,确保每一起案件的处理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以实际行动让民众感受到公平、公正。要树立正确权力观,切实处理好公和私、情和法、权和法的关系,时刻要对手中的权力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把好用权“方向盘”。
药品注册管理处副处长陈多培作《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切实改进作风》的发言,“我们应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医院,进行督查办公,才会有新的进步。”
在政务受理中心工作的张斌坦言,受理中心是省局的窗口,是门面,也是形象,是接待服务迎来送往的会客厅,是感知群众企业冷暖的温度计,是测量民心民意的晴雨表,也是验证体制改革成效的试金石,受理中心虽不是中心,但影响中心,虽不是全局,但关乎全局,受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省局作风、效能建设的力度和成效。
张斌说,现在,我更能深刻感受到,业务受理的事都是大事,马虎不得;企业申请的事都是急事,拖延不得;为民服务的事都是真事,敷衍不得,廉洁自律的事都是要事,侥幸不得。
当日,来自甘肃省纪委、甘肃省直机关工委、甘肃省委党校党建研究所的专家还进行了现场点评。(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史静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