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跳楼自杀引关注 小挫折导致轻生,怎样守护生命

17.11.2015  16:43

11月6日深夜,东莞某中学高二一名女生在晚修后从教学楼跳楼身亡,结束花季生命。

据悉,该名女生成绩优异,性格开朗,警方初定为自杀。女孩为何轻生,公众不得而知。悲剧发生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现状 青少年为自杀高危群体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1/3的国家中,青少年是自杀风险最高的人群。

2009年,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公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该项报告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报告数据显示,5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2014年,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4)》出版。苦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生自杀问题讳莫如深”,作者只好对2013年媒体上关于中小学生自杀事件的报道进行统计,共搜集79例。

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发,已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东莞也不例外。记者查阅相关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就2014年,被媒体报道的东莞男生跳楼事件就有3例。此前,更有媒体曝出,早在2009年下半年,东莞半年超过10名学生自杀。

原因 抗压能力弱是自杀主因

正值青春年华,是什么让这些学生如此草率、如此轻易地结束自己如花般的生命?

教育蓝皮书分析称,从自杀成因看,压力主导型自杀在中小学生的自杀中占绝大多数,包括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相约自杀四个主要类别。

记者随机采访部分东莞中小学生,并梳理近年来发生在东莞的学生自杀未遂案例得知,人际关系困境、学习压力大、情感问题等都可能成为中小学生选择轻生的理由。

据东莞中学初中部心理老师蔺晨表示,如今的孩子大多成长环境较好,缺乏挫折磨砺,相较以往更显娇气。部分家长一味地赞美孩子、鼓励孩子,让孩子听不得重话、受不了挫折。甚至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出现负面情绪,遇到问题只是一味妥协,尽量不让孩子出现负面情绪,而并没有教会他们如何面对和处理这些负面情绪。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时,积累了大量的负面情绪,不懂如何解决,就有可能采取极端方式。

预防 构建专业校园心理辅导体系

生命教育”一词原本是在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作为应对社会中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危害生命的现象的对策而出现的。通过生命教育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弭生命的威胁。

中小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生命教育的话题再次提上了议程。如何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承受挫折,化解情绪,让悲剧不再重演,是家庭、学校、社会都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在采访中,不少家长坦言,原本一心一意想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却忽视了孩子心灵成长的需求。

新莞人贺先生家住万江,在塘厦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常常是出门时孩子还没起床,回到家孩子已经睡着了,虽然住在家里,但跟孩子真正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妻子严女士从事服装生意,虽然时间比较自由,勉强能够照顾孩子,但家庭教育意识较薄弱。她说,“我们很少管她,平时也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抓抓学习情况,少有谈心时间”。

对新莞人家庭来说,类似贺先生家庭的情况不在少数。身在异乡,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难免忽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生命教育。

如何给孩子上好生命这一课,教会孩子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呢?

一名长期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工作的老师说,家长首先应当是热爱生活的人。家长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深远。最重要的是,家长要让孩子感悟成长的快乐,学会直面失败和痛苦,也不要跟孩子讳言生命的脆弱,生活的无常,要让孩子经得起挫折和打击,帮助孩子建立责任心,变得更坚强。心理老师建议,家长首先要重视起家庭教育,学会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学校方面,专家指出,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心理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应该配备专职心理老师,开设课程,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能力,在遇到各种困难时有合适的应对方式和能力。同时,学校还应通过引导,营造氛围,让学生大大方方地走进咨询室寻求帮助。

据悉,目前东莞大多数中小学都配有心理老师。东莞中学团委书记刘瑞红表示,学校开设有日常的心理健康课,两周一次。另外,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宣泄室,学生也可以随时到心理咨询室,有老师值班帮助学生疏导。东莞高级中学在这方面的做法类似。

除了心理老师以外,接触学生最多、了解学生最深的是班主任。班主任可通过心理培训,定期给学生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热爱生活,引导有压力的学生找到宣泄出口。

而目前条件尚不成熟、不完善的学校,专家建议,还可引入社会力量,借助社工组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构建专业的校园心理辅导体系。

辅导 心理安抚防自杀于未然

学生自杀事件或其他类似安全危机发生后,通常会发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于其他同学,有的会一直处于恐惧中,造成心理阴影。同样处于消极状态的有部分同学,甚至可能效仿自杀,跟着走上极端。家庭和学校该怎么做呢?

专家强调,上述事件出现后,学校应第一时间对恐惧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安抚,调节和改善学生心态,及时解除学生心中的危机警报,这一点非常有必要。

而对于有自杀倾向的学生,家长和老师可以透过学生的异常行为捕捉其内心的矛盾与冲突,或通过身边的同学,及时发现问题和可能出现的苗头,通过互动,及时为有自杀倾向的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舒缓与释放压力的良好渠道,打消其自杀的想法,从而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公众对自杀的先兆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正常心理。

发现学生出现反常的言语与举动,就要马上聚焦目标。蔺晨说,这又要回归到生命教育上。如果每个中小学生都有珍爱生命的意识的话,并且学会去关注他人的生命,发现身边情绪有异常情况的同学,就能够及时安抚或汇报,避免相关极端事件发生。

他山之石

生命教育从小开启

在美国,孩子们会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下,到郊外专为绝症患者提供善终服务的宁养院,把花瓣轻轻撒向临终者的床榻,微笑着目送患者告别人世。研究表明,有些州在中小学开设死亡教育后,自杀率有非常明显的下降。

在英国,教育机构会开发出很多关于尊重生命的故事和教案供教育者选择。教育者会教导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还应该对所有生命都有爱心和责任感。有些学校设有“失败周”,并会邀请名人来演讲。

在瑞典,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老师就会让他们摸着孕妇的肚子,给他们讲人是怎么诞生的,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生命。瑞典小学生还被允许到太平间与遗体接触,被告知一个人死亡对自己、对亲人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