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挑宿舍上海大学值得肯定
8月14,作为今年最早迎新的上海高校,上海大学迎来了将近5000名大一新生。记者从校方了解到,今年上大在经管大类约450名新生中,试点根据学生的生活方式、学习兴趣安排寝室。记者了解到,本市高校以这种方式分配寝室的做法还不多见。校方表示,今年先在经管大类新生中试点按个性需求分寝室,如果效果好、广受欢迎,今后可能会考虑全面铺开。
(8月15日据《新闻晨报》)
近年来,高校学生宿舍关系紧张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对于大学生宿舍关系紧张,有人指出,这是独生子女大学生集体意识淡漠、太过自我,不懂人际沟通交流所致。按照这一思路,解决大学生宿舍关系问题,就是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提高他们的沟通意识、能力,但是,必须意识到,这是以舍友不可更改为前提的,解决大学生宿舍关系问题,还有另外的思路,即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住宿环境。这可以减少因环境制造的矛盾、冲突,在此基础,再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可以更大程度改善大学生宿舍关系。上海大学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在大学生选择住宿环境方面,至少可以给大学生提供三方面选择。一是是否选择住学校宿舍。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如果寄宿,只能住在校内,不能在校外租房,教育部还专门下发过禁止在校外租房的禁令。而在欧美国家大学,研究生通常不实行寄宿教育,都是自己在校外租房,就是本科实行寄宿教育,也允许学生在校外租房,还有的学校只规定低年级学生必须寄宿在学校,而高年级则在校外租房,这是根据寄宿教育的要求设计的,对于本科低年级学生来说,寄宿生活有利于学生了解校园文化,传承大学精神,而高年级和研究生,则由于各自的学习、生活安排不同,自己在校外租房更方便。
二是选择住单间、双人间、多人间。这种选择在国内大学想也不敢想,可在欧美大学很普遍。我国大学的本科宿舍,最好的住宿条件是4人间,上下铺,这带来的问题是私密性很差——很多学生在家里是单间,父母都不随意进自己的房间,可在学校里却4人一个宿舍,这让学生适应,毫无疑问需要一个过程。国外的大学学生宿舍,基本构造是套间,每个学生一个单间,共享一个客厅,这既让学生有集体生活,又有私密空间,避免了因生活不习惯的冲突,当然,国外大学的宿舍,也有两、三人间,供学生选择,住宿费比单间低,几名同学合得来,就可去住这种宿舍。
我国有大学近年来也在改善住宿条件,推出单人间,可是,这遭遇质疑,是在打造贵族宿舍,制造学生的不平等。其实,大学住宿完全可给学生提供差异化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住宿条件,如果有这样的选择,宿舍矛盾就会大为减少,而且,这与歧视无关。因为目前的大学住宿,学生都是交住宿费的。另外,还有人认为,大学宿舍没必要那么好,要懂得艰苦朴素,而不是在大学里享受,我国的国情不允许学生单间,等等。这是很落伍的观念,与几年前大学宿舍不装空调一样。我国居民的住宿条件已改善,大学生的住宿条件没理由不改善,还要四五人,甚至七八人一间宿舍,如果坚定推进学生公寓社会化,我国学生宿舍的条件早就得到改善,问题是学生公寓社会化很不彻底,不伦不类。
三是选择舍友。这是在现有住宿条件下,学校只需改变宿舍分配模式,就能给学生提供的选择。我国个别高校,近年来已经在新生入学时,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生活习惯,校方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匹配组合,这是减少学生因兴趣不同、习惯不同而产生摩擦的好做法,这并不会增加多少工作量,只需学校老师做有心人——以前,学校分配宿舍,就由老师随机组合,完全不考虑学生的个体情况,就是学生反映对舍友不适应、不满,学校老师也不愿意调整,而会批评同学不搞好舍友关系。宿舍同学间的矛盾、冲突,就与家庭矛盾一样,很多无关道德,而关乎合不合适,用道德教化来平息冲突,只会从表面上掩盖矛盾,但无法解开心结,有可能让矛盾更剧烈,直至发生悲剧。我国大学学生宿舍同学间发生的伤害案,就因矛盾长期积累。外人不理解学生没有深仇大恨,为何会这样走极端、手段残忍,更加不了解生活在日常冲突环境之中,学生可能出现严重心理问题。
给学生选择空间,是从外部环境着手,消除制造宿舍矛盾的不利因素。当然,由学生选宿舍、选择舍友,并不能全部解决学生宿舍关系问题。这只是构建良好宿舍关系的一部分。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以及心理教育,为大学生的美好大学生活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