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业需内外兼修

15.05.2015  04:03

    如今,随着网店、微商等电商的迅速发展,处处蕴藏着商机。再加上各级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创业制定了相应的扶持措施,以及城乡户籍的深入改革和毕业生档案的免费托管,让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从单一的进企事业单位向多渠道转变。而且,也改变了很多人的就业观念,从以前的等、靠、托关系逐步走向自主创业,使他们从领工资上班的情有独钟转变为自己给自己发工资的闯劲十足。(详见《兰州日报》5月12日第七版《给自己发工资的感觉就是好!高校毕业生从以前的等、靠、托关系逐步走向自主创业》)

    近年来,伴随着政策的不断引导和社会观念的逐步转变,大学生选择的就业方向也在悄然发生着转变,自主创业成为许多高校毕业生的选择。过去,自主创业是少数人才敢尝试的举动。对大多数人来说,创业的难度和风险太大,对各种不确定的因素考量下来,最终还是选择安安稳稳找个工作。如今,越来越多的自主创业涌现,这背后,是就业理念的改变,更是这个时代年轻学子的活力与激情展现。

    作为创业者本人,首先要意识到,创业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开办公司,而是一种开放的思维习惯、观念看法、激情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无论选择在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创业,都要对其发展动态进行扎实的摸底工作,对其发展前景和未来走势有一定的预判能力,对创业地的市场容量、消费需求有了数据上的掌握,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挫折,从而增加成功几率。同时,要做好一定时期不赚钱的心理准备——创业需要时间,市场的开拓、认知度的提高、人脉的积累,这些都需要耐心积累。

    众所周知,多数创业成功者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在校时有过“从商”经历,比如经常去批发市场买回生活用品、文具等,闲时在食堂、宿舍楼前摆摊或者到宿舍推销,特别是新生入学期间更是忙得不亦乐乎;性格开朗,朋友很多,容易与人打成一片,敢于冒险,能吃亏也能吃苦;有韧劲,认准的事情就会用心去做,哪怕撞得满头是包也在所不惜。还有重要一点,知识对于一个人的发展体现在任何地方,它永远是我们进步的阶梯,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它都会让我们受益终生。准备自主创业的学子不妨多多衡量自己,在不足之处多做储备,为自己打下内在的坚实基础。

    从“外部需要”来说,社会、政府以及学校要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给予多方引导和帮助。要普及创业教育,让更多具备但未开发其创业潜质的大学生激发起创业的激情,形成高质量的创业者梯队,逐步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创业光荣的健康氛围。政府划定专项资金提供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贷款方面的政策支持,通过此举,进一步强化社会上鼓励并支持创业的风尚。努力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场地、培训和咨询,使其降低创业成本,提高技术含量,为自主创业提供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