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的甘肃实践(四)脱贫摘帽后 产业更要可持续
衡量脱贫成效,摘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脱贫群众有可持续发展的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不在于只看发展了多少产业、群众收入短期增加多少,更在于看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看是否激发出大家脱贫致富的斗志和干劲,这才是确保脱贫不返贫的关键,是脱贫攻坚的“长远之计”。
兰州市皋兰县是我省1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县之一,2014年皋兰县有7795户、27838人处于贫困状态,贫困发生率高达18%。2017年,皋兰县未脱贫人口降至609户、1977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至1.28%,通过了国家脱贫摘帽验收。
皋兰县黑石镇大横村位于县域内最偏远的北部山区,干旱缺水、地广人稀、远离中心城区,曾经因为广种薄收,土地撂荒比较严重,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打工,留下的妇女和老人只能种些传统作物。2015年,皋兰县农牧局为大横村引进了一家草业专业种植合作社,开始大规模发展苜蓿产业。通过土地流转、提升灌溉、改善土壤……现在,大横村的苜蓿产业规模达到了5000多亩,并且,围绕着苜蓿产业的各个环节,村民们各自找到了自己稳定增收的门道。
大横村村民梁国忠,家中除了夫妻俩,还有一位老母亲,前几年,他的一双儿女,还有哥哥去世后留下的两个侄女、一个侄子,都需要他供着上学,所以他家始终没有脱贫。自从大横村搞起了苜蓿产业,他靠着种草、收草、除草,用土地、劳动力入股合作社,不仅脱了贫,还顺利让几个孩子上完了大学。
在大横村,有很多村民都和梁国忠一样,把自家的地流传给草业合作社,或租或入股,然后又在自家地里为合作社种植牧草,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与销售。除此之外,合作社还为村民提供整地、播种、浇水等方面的工作。这项适合大横村的脱贫产业,正在让大家伙的日子越过越好。
虽然皋兰县已经摘帽脱贫,但是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措施,今年大横村的农户仍将会得到产业扶持资金,专款专用于农户与村子未来的发展。
按照规定,我省18个贫困县区脱贫摘帽推出后,仍要继续抓好脱贫攻坚的各项工作,继续把产业扶贫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主攻方向,在政策、资源、资金等要素上强化支撑,省上出台的“六大特色产业”精准扶贫三年行动工作方案以及一系列推动产业扶贫的政策措施,仍将继续为群众增收夯实基础。
着眼长远之计,增强脱贫攻坚的持续动力,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不仅增强了农村产业的“造血功能”,更是提升了农户抵御贫困的能力。那么,除了继续打造农村富民产业,还有哪些更具“绣花功夫”的脱贫和帮扶措施,让贫困县脱贫摘帽后那些未脱贫户顺利脱贫呢?我们又该如何清醒看待甘肃首次18个贫困县的脱贫摘帽呢?请继续关注系列报道《精准脱贫的甘肃实践》。
甘肃台报道。
更多新闻资讯请点击: 甘肃新闻·聚焦全省最新资讯
编辑:王学睿
责编:许玲芳
主编:张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