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绣”新篇 甘肃进一步规范“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

09.03.2018  14:32

  原标题:一户一策,脱贫攻坚“”新篇——我省进一步规范“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

  临泽县蓼泉镇湾子村群众正为蔬菜幼苗除草。该县加大政策扶持、项目引导和示范带动,实现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有效促农增收。 通讯员 张娟

  开篇语

  这是一场必须要打赢的攻坚战——

  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

  时间紧、任务重。对于甘肃来说,要用不到3年的时间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攻坚冲刺难度很大。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脱贫攻坚》版,深入挖掘全省各地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鼓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各级各部门时不我待、真抓实干的紧迫感,以敢死拼命的精神,向贫困发起背水一战的“总攻”;明确三年攻坚、攻坚必克的任务书,进一步动员各级各部门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帮扶举措,下一番“绣花”功夫,全力以赴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确保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敬请关注。

  3月2日一大早,榆中县韦营乡李家坪村的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钟灵亮又来他的“老朋友”李海宾家里“串门”了。不同以往的是,钟灵亮今天要跟老李聊的,不仅是李海宾家里的致贫原因、简单的脱贫办法,而是进一步分析“病症”,制定一个详详细细的新一年的致富计划。

  前不久,我省举办进一步规范“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视频培训会议,专门对“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做了新的安排。会议要求各地准确理解和把握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政策指向,坚持把稳定超过现行收入标准和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衡量贫困人口脱贫的基准线、度量衡,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基本情况、致贫原因、脱贫措施、帮扶措施、应急保障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研究提出“点穴式”的脱贫和帮扶举措,确保“一户一策”务实、管用、可操作,使精准脱贫计划成为贫困户真脱贫、不返贫的作战图。并要求于3月底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赢得主动、打下坚实基础。

  李家坪村地处榆中县北山山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一句流传在当地的“能不能吃饱全看老天爷赏”俗语,道出了村里人多年来的无奈和辛酸。渐渐地,年轻劳力纷纷“逃离”,留下大多都是“老弱病残”。2014年,村里213户人,就有98户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村民李海宾丧偶多年了,儿子在省城读大学,家里还有两位70多岁的老人,全家人的生计就靠他一个人种的玉米、土豆换来的收入。多年的困苦,让老实巴交的李海宾对生活失去了底气,变得畏首畏尾:村里发展产业,他怕贷了款还不上,又怕改种没收成,一来二回,自己甚至都没有想好脱贫计划。

  “贫困户有顾虑,就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够深入。”在钟灵亮看来,“一户一策”不能成为“一户一册”,这是脱贫攻坚的质量保障,也是像他这样的帮扶干部的心声。这次省里对于规范“一户一策”精准扶贫计划的要求,与他们基层驻村工作队队员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去年,钟灵亮和他的帮扶队员们就因为苦于表格过于繁杂,很多熟记于心的内容得一次次重复入户填写,一些保障帮扶措施又是简单的填表、报数,以至于他们自己专门设计了一份《入户访谈记录》,在里面清楚地列上“致贫原因”和“脱贫方式和计划”等内容,还在最后单独备注了入户需要掌握的各种信息。

  对于李家坪村村支书李小军来说,近两年通过脱贫攻坚,村子里的建档立卡户从98户减少到了11户。但剩下的未脱贫户都是“硬骨头”,要实现全村群众真脱贫、不返贫,必须要有一套务实、管用、可操作的“作战计划”。

  “这几年,为了让贫困户脱贫,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李小军说,为了调动群众的脱贫积极性,他们搞培训,办活动,外出考察寻找适合本村的产业……村民家的门槛儿都踏烂了,地里的黄土也是翻了几遍,但“总感觉欠缺点什么”。

  通过我省进一步规范“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李小军恍然大悟:脱贫攻坚光有满腔的热情还不够,还要讲究方式方法。要认真分析致贫的“痛点”是什么,脱贫的“堵点”是什么,具体的增收帮扶措施是什么,种什么、养什么、享受哪些惠农政策,预期收益怎么样,倒排时间节点算清楚收入账。

  “我们之前的工作缺乏的就是对脱贫攻坚时间节点和帮扶时序的安排。”李小军说,最近村里的任务就是帮助群众忙春耕,指导群众推广紫皮大蒜。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的再三劝说下,李海宾现在终于尝试着在自家的6亩地里改种了紫皮大蒜,走出了脱贫致富的第一步。

  李小军说,但是,就拿李海宾家来说,他家属于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家庭,就算有再好的产业,靠李海宾一个人也很难做起来,所以种蒜只能是扶贫手段之一。忙完春耕后,村里就要开始动员包括李海宾在内的剩下的11户贫困户,响应县里的异地扶贫搬迁政策,流转土地,搬迁到县城居住。群众只要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搬进位于县城开发区的楼房,种植的大蒜也由对点帮扶的大青山蔬菜批发市场承诺保价收购,再加上各类政策补贴,脱贫问题就不大了。

  对于这些基础薄弱的贫困户来说,搬进城里居住后,怎么保证他们“稳得住、能致富”?

  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小军解释道:“理清思路,就要一步一步来。”村里正在和李海宾商量,等他年底搬进县城后,村里可以帮他贷款买一辆小货车,同时帮他协调驾驶技术培训,然后再让他承担从村里到大青山菜市场送农产品的活儿,“这样一来,脱贫肯定不成问题。

  目前,我省要求各地抓住春耕备耕和年后务工人员集中外出的关键时机,结合进一步规范“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抓紧对接帮扶项目,备足备齐生产资料,特色种植落实到地块,养殖要尽快让牛羊进栏入圈,外出务工要加强培训指导,确保各项增收措施尽早启动、尽早收益。

  “干部们的工作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再不动起来都有点说不过去了。”李海宾感慨道,村里提供致富产业,提供免费培训,安排异地搬迁,甚至都为自己今后在城里的生活都做了打算,让他原本冰冷的生活看到了希望。

  心热了,行动起来也就更带劲儿。只要进一步规范“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将帮扶措施一项一项落到实处,脱贫就会有支撑,可持续,更稳固。记者 洪文泉 杨唯伟

( 编辑: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