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胡同:北京城中一条既富又贵的胡同
老北京有东富西贵,北贫南贱的说法,大意是住东城的是做大买卖的商户人家,住西城的是王府贝勒等官宦人家,住北城的大多是做小买卖的老百姓,住南城的都是些靠杂耍卖艺和妓院为生的下层百姓。但有一条胡同与众不同,此胡同不但住有权倾朝野的大宦官,还有富可敌国的大财主,这就是位于东城区灯市口附近的——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东起朝内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全长700米,现仍保存有四合院80座,完整有规模的约30座。整条胡同基本是灰砖墙和大红门的老北京风格。
据传,史家胡同53号曾是抗清名将史可法的住宅,后成为大太监李莲英的外宅,解放后成为全国妇联的办公地点,邓颖超、康克清都曾在此办公。华国锋亦曾在此居住,并在这里策划了粉碎“四人帮”的计划。现该院改为好园宾馆。
27号院正在装修,即将入住的一定非富即贵。
这是已经整修一新的豪宅,不过门口停放的警车不是给这个院主人看家护院的,而是旁边东城交通队的办公车辆。
史家胡同51号是章士钊先生的故居,后其养女章含之与乔冠华结婚后也在这里居住,2011年其女儿洪晃将此院归还外交部。
充满沧桑的石墩仍能看出当年的辉煌。
史家胡同32号曾是新中国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的住宅。
史家胡同8号曾是黄敬(俞启威)的故居,黄敬曾担任天津市长、七机部长,其夫人范瑾曾任北京市副市长,其子俞正声现任全国政协主席。
还有一些大院为单位所有,7号院现为史家胡同居委会所用。24号院已开辟为史家胡同博物馆。
史家胡同20号院是一个文艺大院,1949年北平解放后,城里留下很多的空房子,当时的华北文工团进城后发现史家胡同56号(旧门牌)人去院空,三进的大四合院宽敞气派,就把这里作为自己的驻地了。1950年文工团扩编,成为综合性团体,改名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史称“老人艺”,与1952年正式成立的“人艺”相区分。焦菊隐、夏淳、于是之等建院元老,在史家胡同56号院生活、工作了大半辈子,人艺许多早期经典作品都曾在这里排练。
史家胡同里只有这个11号院与众不同,院内是一座西洋式二层小楼,据说是当年日本人盖的咖啡屋,现在是大杂院,从画面看很破败。
院内居民自己制作的腊肠,给人的感觉快过年了。
能用和不能用的自行车堆放在门口。
史家胡同除了非富即贵的大户人家,也有这样的普通百姓院落,与大宅院门口的高台阶对应的是这里院子比街道还低矮。
这是正在整修的普通宅院。
还有的宅院已步入商业领域,这家专做旗袍裁缝店,以前是一位老师傅,旗袍手艺堪称一绝。笔者老伴年轻时曾在此量身订做过,非常合身得体。
售卖电动自行车配件的店铺也在此扎根了。感觉有些不协调。
居住在史家胡同的名人还有很多,如中共元老李维汉和其子李铁映、红旗杂志主编胡绳、红色资本家荣毅仁。别看胡同门牌不起眼,但从这条胡同中进出的人群中不乏名震华夏的人物。这就是非富即贵的史家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