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纪念日 国人的集体记忆坐标

03.09.2014  13:57

  记忆是需要坐标的。这个坐标有了时间的经度,有了空间的维度,有了人物的温度,记忆就有了永恒的可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更需要一个个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坐标。这些坐标构成国家历史叙述的书签,构成民族身份认同的边界,构成文明血脉传承的基因。

  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正是这样一个承载中华民族集体记忆的坐标。

   国家纪念

  这既赋予“9月3日”更多的严肃性和庄重性,也意味着支撑这一民族记忆的历史事实和坐标不容篡改和歪曲。

  让我们将历史的镜头回放到69年前。1945年9月2日,东京湾的密苏里号军舰上,日本政府代表签署无条件投降书后,中美英苏为首的战胜国代表相继签字,见证了日本法西斯的最终覆灭,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4万万中国人,在“一寸河山一寸血”的长期卓绝抗战后,终于能开怀痛饮胜利的美酒。

  日本投降签字第二天,9月3日,是中国万民欢腾、奔走相告、扬眉吐气、庆祝抗战胜利的美妙日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延续中华民族的这一胜利基因,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国务院先后以政令方式,将9月3日定为“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

  今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方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决定在每年9月3日举行国家层面的胜利日纪念活动。

  从政令方式到立法方式,意味着中国最高权力机构在汲取普遍民意后将“胜利纪念日”上升为国家意志,这既赋予“9月3日”更多的严肃性和庄重性,也意味着中华民族的这一集体记忆神圣不可侵犯,意味着支撑这一民族记忆的历史事实和坐标不容篡改和歪曲。

  众所周知,当前,日本有些当政者和历史修正主义势力正在试图篡改和歪曲历史记忆的坐标。这些人或想抹去本民族的“历史污点”,或想将历史记忆从加害偷换成“被害”,更有甚者想把“历史污点”美化成“历史亮点”。但是,对于历史事实来说,这是一种“零和游戏”,谎言前进一步,真相就会倒退一步,反之亦然。

   立法宣誓

  既是堂堂正正的胜利者的宣言,是告慰千千万万殉国烈士和死难同胞的祭词,也是提醒日本历史修正主义者的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