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成绩 重视不足 畅谈意见

31.12.2014  00:51

人民网兰州12月30日电(牟 健)“自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批以来,甘肃省的文化产业已连续两年实现快速增长。而仅在今年上半年,甘肃文化产业总产值占GDP比重已达到2.32%,超过了全年目标。”这是刊发于近日《人民日报》日报头版头条,关于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报道中的内容。

30日下午,这份报道了2600万陇原儿女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只争朝夕、极富紧迫感和使命感的报道,被放在前来参加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协调推进会每一位参会者的会议桌上,向他们讲述着这个就快两岁了的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所承载着的责任和使命。

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工作推进有了新机制,顶层设计体现了新理念,文物保护跨上新台阶,文化事业呈现新气象,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宣传推介展示了新形象。”王三运首先用八个“”,对近两年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所取得成绩进行了肯定。

2013年,甘肃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获批,成为迄今为止国家批复的唯一以文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战略平台。

时光如梭,这艘由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亲自把舵的“文化航母”就快要两岁了。

如今,58处文物保护单位晋级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14个市州、4842个行政村建设“乡村舞台”;290万户“户户通”建设任务全面完成;文艺精品不断涌现;188个文化集市搭建覆盖全省生产销售网络......成绩突出,硕果累累。

要肯定取得的成绩,但也要重视存在的不足和差距。”王三运强调,“在传承建设中我们存在的差距不小,主要是因为存在五个不适应。即:思想认识与战略定位不适应、体制机制与迫切需要不适应、产业规模与资源优势不适应、工作落实与浓厚氛围不适应、实际效果与金字招牌不适应的。

王三运强调,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过程中,首先要认清“是什么”,其次要弄明白“干什么”,这样才能在建设过程中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坚决性。他表示首先要认清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是国家战略、是优势发挥、是传承创新、是共同责任。只有认清楚“是什么”,才能做到“祖业传承保护、事业繁荣发展、产业做大做强”三业齐抓,才不会“叶公好龙”、“舍本逐末”,才不会在当下机遇叠加的时期,失之交臂、愧对历史。

针对存在的不足,王三运对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推进提出深化创新区战略地位的认识,细化创新区功能的分解,着力创新区困难矛盾的解决,确保创新区阶段目标的实现的若干意见。

并强调在建设工作中总规划引领要严格,全区域的任务要明确,各市县动作要协调。同时,要重视阶段目标的先导性、重视阶段目标的统筹性、重视阶段目标的探索性、重视阶段目标的时效性、重视阶段目标的激励性。

会上,甘肃省省长刘伟平就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推进作重要讲话,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连辑通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工作情况,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进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及与会部分市州负责人就工作推进情况做了交流发言。

相关新闻:

甘肃 传统文化“”起来(行进中国·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