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丰水美牛羊肥 政策助力增后劲-肃南60年之绿色畜牧篇

29.07.2014  01:09

  夏日的肃南草原,如毡的草原,飘逸的白云,蔚蓝的天际下,一道道连绵起伏的围栏,洁白的羊群,犹如流动的乐章……让人赏心悦目,美不胜收。

  肃南境内广袤的草原、丰富的水源和300多种饲用植物,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高原”和“绿色”两大优势,全力推动传统畜牧业向现代高效畜牧业转变,开启了建设绿色畜牧名县的新篇章。2013年,全县牲畜饲养量达到110.02万头(只),比60年前增加了90.82万头(只);绒毛产量达到2339吨,是1954年的10倍;肉类产量达到9891.75吨,是1954年的27.6倍。

  科技兴牧结硕果

  肃南县细毛羊生产起始于上世纪50年代,经过不断的品种改良,于1980年成功培育出“甘肃高山细毛羊”, 2013年“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牧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所有这些,都得益于科技兴牧这把“金钥匙”。该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制定13项优惠政策,推广43项畜种改良、人工授精、舍饲喂养、绵羊穿衣、机械剪毛等实用技术,建成科技示范点40个、科技示范园区1个,完成了全县无公害牛羊肉一体化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注册了“赛美努”“九排松”两个牦牛肉商标。目前,该县细毛羊饲养量达到65.31万只,细毛羊只均产毛量达到3.8千克,成为县内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牧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优势畜种。

  政策助力增后劲

  在大河乡红湾村棚圈沟牧业点,一个新建的养殖小区在草原上格外显眼,20座蓝色彩钢羊舍一字排开。村主任杜永生高兴地告诉记者:“每座羊舍占地245平方米,造价4.5万元,其中政府补就助1.5万元,能养羊150至200只呢。”

  草原是牧区的“命根子”,然而,一个现实的矛盾是:群众增收靠养畜,而保护生态却要减畜;既要算草畜平衡的生态账,又要让牧民群众收入不减少。

  为了破解难题,该县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绿色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在政策上引导、在资金上扶持,采取“统一修建圈舍、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饲草料加工、统一免疫程序、统一配种改良”的生产模式,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引导农牧民将超载牲畜向养殖小区转移,走天然放牧+舍饲养殖相结合的畜牧业发展道路,实现传统畜牧业向高效绿色畜牧业的转变。近年来,该县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高标准暖棚羊舍1147座,发展人工种草面积11万亩,扶持和培育规模养殖户3500余户,全县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65%以上。

  目前,该县建成了70万只的甘肃高山细毛羊生产基地、5万头的肃南牦牛生产基地、800头的甘肃马鹿驯养基地和5万亩人工草地。组建养羊120只以上、养牛2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大户4945户,各类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187个,通过招商引资,创办了肃南县草原惠成肉食品加企业和祁连生物科技开发公司等畜产品龙头企业,形成年屠宰加工牛羊肉3000吨、生产鹿系列营养胶囊3000万粒的畜产品生产规模。2013年,全县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4.35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070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