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肃南:坚持正确方向 做强特色产业

14.07.2015  20:23

----肃南县绿色畜牧业暨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研讨会综述

为认真分析肃南县畜牧业发展现状,找准制约因素,把握发展方向和重点,深入研究培育壮大绿色畜牧产业,大力推动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主的品牌建设和产业发展。2015年5月7日至8日县上组织召开了肃南县绿色畜牧业暨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研讨会。研讨会邀请省农牧厅、省科技厅、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南京羊毛市场等厅局、院校分管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讲座,县委、县政府在家领导,四套班子分管领导参加研讨,各乡(镇)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农牧系统各单位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等参加研讨会。会议充分肯定了肃南县发展绿畜牧业和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成果,研讨提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绿色畜牧业和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的意见、建议,对今后肃南县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提高细毛羊经济价值,增加农牧民收入,培育地方特色产业新途径,加快发展绿色畜牧业,做大做强自治县细毛羊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议充分肯定了肃南县畜牧业发展成果。一是50多年不懈努力,甘肃高山细毛羊成效喜人。1954年自治县成立后,为了提高养羊业的经济效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推广家畜良种,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收”的畜种改良方针,在大力发展牲畜数量的同时,着手抓以绵羊改良为重点的畜种改良工作。1955年,畜牧部门在原大河区引进新疆细毛种公羊开始改良蒙藏混血羊,以改变低产粗毛为高产细毛为主要目的,采用绵羊人工授精配种的方法,推广绵羊杂交改良工作。经过杂交改良、横交固定、选育提高三个阶段,于1980年成功培育出了甘肃高山细毛羊新品种。之后又进行了广泛性的澳血导入改良,使细毛羊个体生产性能和品种规模大幅度提高。到2014年,细毛羊只均产毛量达到3.93公斤,品种规模达到70万只。在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发展历程中,作为主产区的肃南县长期不懈坚持细毛羊产业发展方向不动摇,长期致力于品种改良、规模养殖、技术推广、流通体系建设不动摇,为我国细毛羊产业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二是上下齐心协力,细毛羊产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随着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羊毛商业化程度显著提高,细羊毛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使甘肃高山细羊毛产业逐步纳入依靠科学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良性循环轨道,培育和扶持名优特农畜产品。2004年,成立了肃南县优质细羊毛生产者协会,在细毛羊重点产区推行细羊毛标准化生产。采取政府+部门+牧户的形式,与国内羊毛市场直接对接;2009年2月经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颁布了《甘肃高山细毛羊标准体系》12项地方标准;“祁尔康”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赛美努”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甘肃高山细毛羊地理标志获得国家农业部认证,成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有力提升了细毛羊产品的档次和市场影响力,赋予了肃南发展草食畜牧业的巨大潜力。三是政策支持明显,发展绿色畜牧业方向正确措施得力。为进一步推动细毛羊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县委、县政府制定了“畜牧富县”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生产的若干决定》、《关于加强牧业和牧区工作促进牧民增收的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百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扩繁基地的意见》、《关于建设绿色畜牧名县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快绿色畜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农牧村发展的地方政策性文件,进一步重申了细毛羊在发展畜牧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随着畜牧科技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羊毛商业化程度显著提高,细羊毛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四是注重市场对接,绿色畜牧业产供销体系有效连接。近年来,肃南县坚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畜牧业发展,以生态保护为核心,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主线,以舍饲半舍饲养殖为主要模式,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的,强化完善“政策扶持、示范引领、项目驱动、金融创新、品牌带动”机制,推动畜牧业由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同时,注重与市场对接,依托品牌吸引企业,着力推进品牌化经营,提升天然畜产品绿色品牌优势,“祁尔康”、“赛美努”、“九排松”等商标有力的吸引着企业家的眼球。

经过研讨,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有针对性的对肃南县发展绿色畜牧业和甘肃高山细毛羊产业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现代畜牧。把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和牧区发展、稳定的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教育和引导农牧民群众破除“没有草场难养畜”的狭隘思想,充分挖掘饲草料资源优势,树立饲草料多元化的新观念,破除依赖自然放牧的传统习惯,树立舍饲圈养、精细喂养、科学管理、注重畜产品品质的新观念。加强细毛羊改良的选育提高工作,推广毛肉兼用品种,在舍饲水平较高的区域、牧户、合作社,大力推广细毛羊两年三胎生产技术,提高产出效率。

(二)转变生产方式,创新经营机制。在坚持天然草原放牧的基础上实施“营养工程”,对肃南县不同地域饲草料资源作科学分析,配制、筛选、优化与放牧草地相匹配的精补料配方。重视发展多样化的传统畜牧产业,建立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中国山地绿色畜牧业模式,加快农业文化遗产品牌创建,积极加入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战略行动中。同时,创新经营机制,立足当地自然环境和本地条件,建设现代草原羊业基地,以放牧为主,形成具有肃南特色的现代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

(三)开拓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继续加大甘肃高山细毛羊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力度,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大力发展羊毛、皮张、肉食品等精深加工业。积极培育和支持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促进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规范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推广“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模式,提高农牧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大力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及时收集、发布畜产品价格信息,指导农牧民销售农畜产品,提高农畜产品流通率,推动绿色畜牧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健全流通体系,发展电子商务。创新新常态下的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市场导向,加强农牧民合作社电子商务宣传教育和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发展面向农村的电商网购业务,拓展特色优势畜产品销售平台,建立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开展网上展示和网上洽谈,加强信息沟通渠道,搞好产需对接。推进电商与实体流通结合,拓宽销售渠道,畅通各种形式的对接直销,促进绿色、有机畜产品销售。同时加强羊毛市场监管,加大分级、整理、流通体系建设,积极与国际羊毛市场接轨,确保质优价优,增加收益。

(五)开发高端产品,发挥品牌效应。以有机畜牧业的理念设计绿色畜牧业,将管理上升到技术层面,应用到整个产业链。加强市场对接力度,提高“赛美奴”、“九排松”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合作社为主体,培养跨省区市场营销经济组织,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以龙头企业为主,在一、二线城市开拓精细、高端肉品市场;政府支持在周边中小城市建立专卖店,保证绿色牛羊肉在周地区的供给。(肃南县科技局 金生鑫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