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幌子里暗藏证书崇拜基因

19.07.2014  22:26

  近日,一江姓书法家在微博上晒联合国秘书处授予的“百年文艺巨匠”证书,引发质疑,网友认为联合国秘书处不可能颁发文艺奖项,该书画家其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荣誉也遭到质疑。昨日,该书法家任职的书画院工作人员表示,江姓书法家为该院院长,书画院对此事不知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中办则称,奖项“肯定是假的”。(7月17日《新京报》)

  打着联合国的幌子招摇过市的事情今年似乎不少,一个是两名农民假扮联合国官员去岳阳监狱提人,结果被揭穿;一个是陈光标号称联合国相关组织颁发其“世界首善”称号,也被证明的假的。而这名书画家也堂而皇之拿着联合国的证书说事,其行径到底是真的被骗还是甘心被骗这并不清楚,只是在屡次出现的打着联合国幌子进行行骗或者赚取名利的事件中,我们能够清晰看到一个证书崇拜的社会土壤。可以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土壤,他们也就没有必要打着联合国的旗号进行行骗。

  证书崇拜,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看待一个人的能力与水平不是看别的,而仅仅看他的证书多寡。这一点从用人单位的招聘上就可以看得出,一个人明明是妙手著文章,但是由于没有教师资格证书而被拒之学校的门外。按理说,这样的人进入学校教书,尤其是教如何作文,根本是没有问题的,而因为没有一纸教师资格证书而被拒之门外。当然,这只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在更多的时候,人们似乎证书越多就越是能够证明能力强悍。在这样的趋势下,人们就不打造能力,而只是拼命向证书上迈进,通过浪费大量时间来换取证书。

  自己努力获得的证书也情有可原,只是证书崇拜的环境里,还会早就虚假证书的泛滥。那就是各种假证的流行,往往越是来头大的头衔和官职,越是机构大越是能够代表自己的能力。于是,打着联合国旗号的头衔也就不难解释,这名书画家之所以敢用联合国的头衔来装裱自己,原因就是联合国的来头够大,而正好可以迎合这样一个证书崇拜的大环境,人们也不会觉得突兀。尽管有的人会提出异议,或者主动调查这名打着联合国旗号进行招摇过市的书画家,但更多的人被唬住却是正常的,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证书崇拜的环境,这样的证书也只是迎合了这种环境。

  当联合国方面出来回应真假的时候,人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这是假的,原来自己还是被蒙在鼓里的。其实,这样的辨别真伪的过程很简单,只要登录联合国的官方网页验证一下就可以,是否有这样的机构,是否颁发过这样的证书。但是,更多的人选择了相信,而这些打着联合国旗号的人们也就顺便从中渔利了。这就是证书崇拜环境的最好表达,人们宁愿相信一纸证书,也不愿意相信人们的真实能力。这也就是联合国幌子的证书还会有续集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