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农户集体经营做响品牌

26.03.2016  05:00

制图杨加丽

    兰州晚报讯(记者张鹏伟实习生周文鑫)三农问题一直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连日来,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未来谁来种地”、“荒废的土地哪里去”……并建议推动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活跃和盘活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据了解,我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73.38万亩,北山等贫困地区大面积的荒芜土地已经开始成片种植中草药、农作物以及设施农业,3695家农民合作社正在农村舞台上唱主角,而由此带动的农民收入正在大幅提升。

    热议

    未来谁来种地?

    “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60多岁的老人耕作实际上已经不进入商品经济市场了,完全成了自给自足的状态,如此,城市化推进和粮食安全问题都会受到很大挑战。”3月21日上午,政协兰州市第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当天下午,在第八组“科学技术、农业”组别讨论现场,市政协委员、兰州新区农林水务局局长郭庭天抛出“未来谁来种地”“荒废的土地哪里去”两大问题,引发委员热议。

    “针对这种情况,只有把一家一户的农民联合起来,才能形成规模、增加效益、做响品牌、占领市场。要做大做强龙头农民合作社,增强其对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合作社能够把地头和餐桌对接,还有专门的人去研究城市市民的消费习惯,甚至是市民对物价的承受能力,便可以开发出高端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郭庭天说,良性发展的农民合作社能起带头作用,而带头人就是农业生产经营较好的农户,这些农户是农民合作社的核心,核心农户往往是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村能人,他们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形成有效的产品市场,愿意将生产技术传授给他人,应对这些核心农户进行扶持,使其尽快地成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领头羊”。

    3月24日,曾在乡镇主持工作的市人大代表、皋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魏军仪也对此话题极感兴趣。与记者聊了半小时后,他激动地总结道:“未来的地还得种,但不再是某一个个体,而是得靠‘集体经营’,也就是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得靠技术、靠智慧。而大量荒芜的农村土地可以做土地流转,大规模种植中草药等,这样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

    调查

    我市现有3695家合作社

    “由于农民外出打工,土地闲置,老板们就把土地用一定的租金租上集中经营,统一管理。比如皋兰县黑石镇开始种韭黄,机械化作业,原来是一家一户种植,现在是大户集中连片种植,而且农民可以在这些大户韭黄种植园区里务工,这样农民既可以得到土地租金,也可以得到一份工资。皋兰县韭黄种植开始于2014年,现在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340亩。现在,皋兰县种植红砂洋芋的规模也比较大。”魏军仪说。

    随后,本报记者采访了市农委农经处处长成睿畦。

    成睿畦介绍,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为73.38万亩,北山地区和永登山区土地流转开展得较好,粮食作物种植规模最大,北山地区的中药材种植已有一定规模,草莓、西红柿采摘等设施农业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

    此外,目前我市已有3695家农民合作社,其中养殖类为1847个,种植类为1484个,合作社成员数为60148人,带动的非成员农户数为138763人,合作社成员的年收入比非成员农户高15%,而非成员农户则比普通农民收入高。

    期待

    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和培训力度

    目前,我市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村经济主体启动较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合作社依然在我市农村经济中唱主角。

    如何发展好农民合作社?魏军仪说:农民合作社可以采用种植和养殖结合的农村循环经济模式。比如,可先进行养殖,养羊、养猪、养鸡,用这些动物的粪便作为农家肥,给农田施肥,种瓜、种菜。种瓜、种菜剩余的菜叶反过来可以为养殖提供食物。种植的玉米秸秆可以制成沼气,沼液也可以用作农田的肥料。

    “首先政府在政策上要做好引导,其次要在资金上大力扶持,为经营土地流转的人进行资金补助。这几年做土地流转和合作社的人多,但有些做的不好,我研究了一下,除了资金问题外,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缺失也是重要问题。因此,建议政府牵头与科研院所和大学建立良好关系,定期邀请专家对经营者进行种植和养殖全过程培训,同时帮助合作社建立一整套企业化管理制度和规模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制度,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吸引力,增加农民入会的积极性。”对于政府的作为,魏军仪很期待。

    采访中,成睿畦说道:“我市正在大力倡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今年将培育100家农民示范合作社。具体工作由各县区申报,市上在前半年统一组织培训,后半年将考核验收。

    “我市今年将成立兰州市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规范土地流转等农村资产交易。”成睿畦说。

看看,“三城行动”具体有哪些计划
    兰州晚报讯(记者王星明)《兰州市建设山水城兰州日报
甘肃省严禁借兰洽会名义突击花钱
    每日甘肃网7月1日讯 (兰州晨报记者王钊)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