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审的“病”该怎么治?

11.02.2015  02:39

    先来看这样一则新闻:职称评审制度被诟病由来已久,评审黑幕、论文垃圾、学术泡沫,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和职称评审制度有关系。书教得再好,只要没有论文,大学老师也难评副教授、教授;手术做得好的医生不一定职称高,职称高的医生手术未必做得好,医生们自己都说,看病最好找副主任医师……这些怪现象的背后,是职称评定规则的不合理。

    职称制度本来是个好制度。从理论上讲,是我国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职称评定有助于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地位、激励其职业发展、更为充分地调动其积极性、创造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不是这样,演变成为了一种附加了许多标准、承载了许多福利待遇的综合评价指标,甚至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行政许可,这实在是对职称评定制度的扭曲和错位。

    举个例子,2013年,著名作家铁流悲情苦战职称考试12年未果的消息,经《人民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后,引发强烈关注和热议。为了通过二级作家副高职称考试,铁流年年都要放下手头的创作,努力备战英语和计算机考试,仅2012年就连考了4次计算机。这使他感到苦恼,也非常失落。外语和计算机考试,过于机械、为考而考、考用脱节。公众年年吐槽却年年依旧。一道Excel2003这样考:“请将当前工作簿存盘,然后通过快捷键关闭当前工作簿。”正确的操作步骤是组合键Ctrl+S→Ctrl+F4(或Ctrl+W),而你要是按实际中直接点“保存”和“关闭”按钮,就是通不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小马飞刀以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本该由学术部门或业务部门决定的事项,被行政权力过多干涉,让非专业机构来决定专业机构的事。用一些不相干的因素,作为限制职称评定的条件,而且是否定条件,就显得僵化呆板、迂腐荒唐,根本没有科学依据,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过来还会滋生不良现象——论文剽窃、学历造假、枪手代劳等等怪象,皆出于此。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对评定的条件评定一下,看看哪些是僵化和不必要的东西,哪些挫伤了参评的热情,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尽快建立一套科学、公正、透明,同时又利于公众监督的评审制度。从转变作风层面观察,评定也是一种服务。当我们的评定不能激发人才成长,而是成了人才成长的桎梏,这种价值评判标准,不要也罢。 小马飞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