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呼唤学术伦理

20.08.2014  19:30

    媒体报道,近年来在“指标有定数,标准相对灵活”的职称评审体系下,一些高校教师被逼着走“捷径”,终日围绕职称指挥棒转,顾不上安心培养学生、潜心研究学术。洁白的象牙塔蒙上灰尘。

    高校对教育工作者进行职称评定,目的是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培养更多生力军。然而,在职称评选的重重压力之下,教师们不得不为有限的职称名额“奋斗”,对教学质量和学术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由此衍生出畸形的职称评定产业链,这样的结果谁都不想看到。

    职称评定是对教师教学、科研等能力的考核,应由专业的学术评价来主导,不能任由行政权力指挥和干扰。消除学术道德腐败,凝聚教育共识,就得下大力气改革现有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比如,去指标化,提高评比标准;打破终身制,让职称能上能下等等。摆脱行政权力的过度束缚,让学术权力回归主导,高校教师才能真正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职称评定才不会成为广大教师的沉重负担。(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