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困境中职教育方兴未艾 甘肃中职教育现状调查

03.07.2014  10:33

  原标题:直面困境中职教育方兴未艾

  ——我省中职教育现状调查(下)

  记者 胡作政 房惠玲

  近几年来,从东西部联合办学,到国家发放助学金,再到我省扩大实施中职学校免学费政策,中职教育迎来一系列发展机遇。但毋庸讳言,目前我省中职教育依然困难重重,省属中职学校面临存亡危机。中职教育如何突围?还需各方找准症结,共破难题。同时,业内人士认为,我省的中职教育并非穷途末路,而应是方兴未艾。

  实现“—技之长”的突破

  来自古浪县的王喜梅一边在保卫科给儿子祁小明办理户籍迁移手续,一边责怪学校的办学模式。她告诉记者,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太好,高考落榜后就上了省水利水电学校,学的是工程测量专业。上了一年文化课后,学校联系孩子到一个水电工程企业实习,其实,就是义务农民工。祁小明今年刚毕业,又马上面临失业,王喜梅责怪说,现在的中职教育都是混时间,一年多的时间文化课学不了什么,技术也是一知半解,出去打工文化程度都太低。

  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素质教育,实现“一技之长”的突破。长期以来,中职教育片面强调专业技能训练,侧重于“一技之长”,着眼于就业,而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遭到轻视。

  甘肃省商业学校招生办尤继平认为,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着学生参差不齐、素质低下的缺陷和不足,学生仅有一技之长,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中职学校应清醒认识到这一点,适应就业市场的各种人才需求,培养既掌握操作技能,又具有一定技术理论的新型员工。

  大部分家长把孩子读中职看成是“无奈之举”,是考不上高中后的“下策”。一位姓唐的家长说:“我当然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有一个较好的工作岗位。选择读中职,录取不成问题,但孩子毕业后的就业究竟如何、收入是否稳定让人担忧。”

  甘肃省经济学校招生办主任李颖指出,每个人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当前,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是要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文化知识学习等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去。

  中职教育是整个教育链条中的一环,必须从源头抓起,用系统的、整体的观点看待问题。兰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柯教授直言,中职教育只求数量,不讲质量,只凑年数,不问效果,甚至连基本教育年限都缩水打折扣,其实是不负责任。中职教育要达到国家教育的基本标准,为孩子今后的发展,为整体国民素质的提高,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实现“终结性教育”的突破

  采访中,家长们普遍认为,中职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断头教育”。会宁县职业学校负责人说,学生迈进职教门,未来的学历就已“看到了头”,“撑死了上个高职”。现在社会用人普遍存在学历歧视,中职、高职的学历跨不过招聘“门槛”,就业也不够“体面”,很多时候被人看不起。

  毫无疑问,这些抱怨都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李颖告诉记者,中职学校的任务就是传授学生一种赖以生存的手艺。这虽是一种误区,但却引人深思。真正的教育是不断地给学生创造机会,给他们以自强的出路。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政策,中职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打通与高职(甚至是普通高校)之间衔接与沟通的渠道,使中职学校毕业生能有一个可以继续深造的通道,从而使中职毕业生具有升学与就业两个出口。

  陈玉龙是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大二学生。他于2011年通过高校对口招收中职生考试考入现在的学校,这是他自己做出的选择。

  为了实现“终结性教育”的突破,在2013年全省中职技能大赛上,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中等职业教育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承担着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的阶段性教育,不是断头教育,更不是终端教育。我省从今年起将打通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继续深造的道路,中职生同样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研究生学历。

  从2011年开始,我省对普通高等教育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招生考试进行了改革,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成为新招考制度的重点。2011年,我省有6000多名职业学校学生通过考试升入高职或本科院校学习,2012年有9000多名职业学校学生圆了继续深造的梦想。今年,我省有1.7万名学生报名参加该项考试, 1.3万人将获得深造机会。

  在此之前,我省职业学校学生可以取得的最高学历为本科,职业学校学生读研一直没有通畅的渠道。从今年开始,我省中职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高职院校学习,高职毕业后可通过考试进入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毕业后可再通过“知识+技能”的考试方式攻读专业硕士,最终取得研究生学历。

  中职教育方兴未艾

  中职教育直面困境,如何突围?尤继平满怀信心地说,现在省属中职教育确实困难重重,但感觉越干越有意义。他认为,中职教育并没有走到穷途末路,而应是方兴未艾。

  尤继平提出,中职教育突围,首先要告别传统的招生模式,实行注册式入学,简化程序。其次,中职教育要优化资源配置,突破传统的“小作坊”,实行“大职校模式”,将职业教育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培养不同层面的人才。让优秀学生报高职学校,接受更高的教育,让中等学生报省属中职学校,主要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让县级职校主要培养技术性劳务人员、进行短期的培训,这样就可以形成大职业教育中的大循环。既能解决省属中职“吃不饱”,县级职校师资弱,中职教育“断头”的问题,也能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办学水平。

  中职教育首先要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作为顶层设计的首要任务,尽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此引领整个职业教育的发展,破解职业教育面临的种种难题。李颖分析说,甘肃经济学校这几年在招生十分困难的前提下,每年招生人数都稳中有增,主要原因是学校仍建立着与重点物流企业的用人输送通道,学校物流、物资经营管理、物业管理等专业,每年招生和就业都很火热。他认为,甘肃是一个劳务大省,中职学校不仅培养具有良好理论素养,又能付诸实践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因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当是方兴未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省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最大困难如何解决?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回答媒体提问时说,我省是劳务输出大省,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结合省情,根据劳务输出的特点和职业人才市场需要,积极培育各方面技能型人才,取得了理想的好成绩,形成了鲜明的陇原特色,成为我省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不仅如此,我省职业教育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和助推器。

  据记者了解,为了让中职教育能够与社会需求相吻合,我省计划在2015年前建设15个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并依据各地产业的不同,有重点地打造石油化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等服务地方经济的相关专业。

  此外,我省还通过组建职教集团,达到区域内各职业学校的资源共享,推动区域内中职学校合理分工,避免专业雷同、设备重复购置、生源恶性竞争等问题,让中职教育真正与就业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