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缘何出现“拐点”
凛冽的寒风阻挡不住考研人的脚步,零下十几度的低温丝毫没有减少学子们的热情。在经历连续两年报名人数下跌后,2016年度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明显反弹,部分省市甚至呈现大幅度增长态势。
是什么导致今年考研人数的“突然反弹”?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就业难。过去,大学生走入“象牙塔”就等于捧上了金饭碗。然而,近几年本科毕业生人数连创新高,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压力增大从而催生考研大军。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调查报告》中表明,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形势严峻可能是导致此次报名人数出现反弹的重要原因。毕竟,“知识改变命运”并非虚言,以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暂时不想就业都成为选择考研的重要初衷,况且学历遴选也还是社会流动中的重要评判标准。
除了就业难,各种岗位的需求高也成了重要原因。这些年,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那些高端技术需要大批高学历的技术人才来开发,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有个比喻:学历是鞋子。在“书生群”中,如果本科是“赤脚”的话,硕士就是一双布鞋,博士就是一双皮鞋,博士后是一双高级皮鞋。虽然“赤脚的不怕穿鞋的”,但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们都想上街穿上一双鞋子。考研热反弹,就是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一些事业单位甚至明确要求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导致考生为了一纸文凭而考研,没有分析自身的个性、能力,也没有详细的职业发展规划。
当然办学导向也不能忽视,当越来越多的大学在本科阶段实施通识教育后,虽有助于拓宽本科生的知识面,但培养的学生专业性不足,只能靠硕士教育弥补。于是乎,很多非名牌大学的办学导向是以考研为主的,不少大学追求“高、大、全”,把拥有更多学科、更大规模的研究生教育作为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让研究生教育回归理性,这需要建立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这需要对研究生招考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这需要对大学教育实行专业评价和社会评价。
考研还是就业?如何选择,论其根本,还是因人而异,学生要依据个人兴趣和资质来理性选择,不应该被社会现况过多影响,不应该被大众舆论过度左右。过于庞大的考研大军,不仅影响个体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且导致国家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和浪费,更影响社会就业走向,造成“就业难”和“招不到”的双重尴尬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