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热的冷思考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刚刚落幕。据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考研报考人数为177万,比2015年增长7%,这是继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下降后,考研人数首次出现明显反弹,并达到五年内最高值。考研热的反弹牵动社会诸多方面,值得人们深思。
近年来考研热的主要原因,与当前就业困难和招收单位追求高学历有关。现在各单位是逢进必考,而且招收人数有限,有时一个职位几百人报名竞考,求职与需求倒挂,造成就业比较困难;另外一些招收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不论用上用不上,动辄要研究生、博士以上学历的,把普通本科生排除在外,这样倒逼大学生不得不继续走考研之路,期望通过考研增加就业机会。
虽说通过考研取得更高学历无可厚非,但是当考研变成单纯为了增加就业,考研就失去了深造本身的意义。今年招收的研究生中,学术型硕士计划招收329709人,专业型硕士计划招收187491人。通过数字可以看出,学术型硕士比专业型硕士要高出许多,而社会招收的大部分是应用型的专业人才,学用分离,人才供需失调,大批研究生毕业后并不见得就能解决就业。大学在普遍扩招,研究生院也在扩招,一个导师超负荷带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水平是否会下降呢?就业形势的压力,使许多学生提早准备考研,在校大学生在大三、大四开始便实施考研计划,势必会影响大学期间正常的教学和学习。考研不光是应届生参加,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往届生也加入到考研大军,选择回炉深造,如此循环势必使就业形势变得更加严峻。
考研热背后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应当引起社会各界足够的重视。一方面,考生要理性面对考研,对自己未来的发展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不能盲目跟风,如果单纯为回避就业压力或是满足虚荣心而去考研,到后来事与愿违,岂不白白耽误了大好时光;另一方面,当前研究生考试是一种应试行为,与素质教育相冲突,国家要对现有的研究生制度进行改革,对研究生的课程、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各方面进行调整,推进校企联合、产学联合,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学术型向应用型、职业型转变,真正使培养出来的研究生能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只有这样,考研才能成为考生个人和整个社会的福祉,也只有这样,考研热才能真正热起来。
现在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而不是挤在考研一条道上,即使考上研究生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就业。在迈出大学校门的黄金年龄段,以正确的心态看待考研,“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生需要继续深造,就全力以赴考研,否则就尽快适应社会寻找就业机会,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参与社会变革,在创新创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本周话题:“考研热”反弹的背后下周话题:谁该为“低头族”的悲剧负责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