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盲人考生张耀东的“求学梦”:渴望公平的出彩机会

29.06.2014  10:24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 王博

    如果不去刻意关注因失明萎缩的左眼,张耀东看上去只是个朝气蓬勃,阳光自信的普通孩子。听习题,“”考卷,这个仅右眼有微弱视力的孩子,参加普通高考的成绩超过当地一本线15分。几倍于常人的努力,父母无私的付出,让张耀东打拼出人生出彩的可能。

     一个人的高考

    2014年6月7日,高考。对于许多中国孩子来说,这是极有可能改写人生轨迹的一天。在甘肃天水第六中学考点,有一间特殊的考场,考场内只有一张桌子,安放在光线充足的临窗位置,桌上特意安装了台灯,避免阴天带来的光照不足。

    张耀东就是这间考场内唯一的考生。自小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0.02,被鉴定为视力残疾。

    当天的考试,在耀东看来,与平常无异。考点工作人员将耀东带至考场内。虽然被允许携带使用电子助视器,考卷也是当地教育部门为他特制的大字卷,但对于耀东的视力条件而言,阅读几乎要贴在纸上,逐字看过,因此作答速度上稍显吃力。“数学最后一道大题就没时间看”,对此,耀东一直耿耿于怀。

    耀东的考试机会得之不易。虽然父母早早谋划,但对于当地教育部门来说,“毕竟没有先例参考。”天水市秦州区招办主任王迎说。

    今年3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专门提到,有盲人参加考试时,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试卷、电子试卷或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

    既然政策允许,耀东能不能争取一个公平的考试机会?张耀东一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孩子户籍所在的秦州区招办,希望招办能够给予帮助。

    在提交申请一个月后的5月8日,秦州区招办得到了甘肃省招办的回复:同意为张耀东设置单独考场,省招办为该考生印制专门试卷和答题纸,字体放大为初号字,考生使用传统卷方式作答,并由专家人工阅卷。允许考生携带使用台灯、电子助视器。但辅助工具都要提前一天送交考点,经过工作人员和公安部门验视后带入使用。

    王迎说,虽然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并没有给工作带来特别棘手的问题。“我们也有孩子,都是将心比心的工作。

    同时,王迎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对张耀东的考务管理和其他普通考生一样,没有因为他阅读耗时而延长考试时间,并未影响其他考生的考试公平。

    6月22日中午12点,张耀东通过电话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语文100分;数学108分;外语128分;文综212分,卷面总分548分。加上曾经获得的“天水十佳美德少年”的荣誉为他带来了10分的政策加分,张耀东的高考总成绩超过甘肃省一本录取线15分。

     艰辛求学路:听习题、“”笔记、记台阶

    在张耀东3个月大的时候,母亲李晓涛发现,耀东不像别人家的孩子,不怎么好奇地抓取周围的东西。带到医院检查发现,孩子左眼无光,仅右眼有微弱视力。从此,北京、西安、兰州,父母带着耀东辗转于漫漫求医路。

    用耀东自己的话说,多年求医,“病例检查单摞起来比自己高,吃了的药能攒下一火车皮。

    为了孩子,张耀东的父母自结婚起一直住在这套66平方米的单元房里,20多年只添置过的三件家当——扫描仪、电脑、打印机,都是用于辅助耀东学习。

    家庭真正的抉择来自孩子求学。是送进普通学校,让耀东和普通孩子一起长大,还是送入特教学校,远离主流教育?母亲李晓涛看到的一篇文章让二人坚定了送孩子上普通学校的决心。文章描述的是一位南京市的聋哑儿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最终成才的故事,“这个孩子可以,我的孩子也一定行!

    但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意味着,孩子的求学路上,必须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超出常人的努力。

    在学校,张耀东的位置是雷打不动的第一排。即便如此,他还是看不清老师的板书,这时,同桌会读给他听。大多数时候,张耀东凭借自己的记忆记住听到的内容,在本子上“”一些笔记,回家慢慢回忆。

    父母工作之外的所有时间都是耀东的。为了保存仅有的一点视力,做作业的时候,母亲李晓涛读题,耀东作答,之后再由母亲把答案写到作业本上。空闲的时候,李晓涛会用鸡蛋大的字把耀东的单词或者习题抄写出来,方便他自学。因为单眼看到的世界是平面的,学习立体几何的时候,为了让耀东理解立体物,母亲会用铁丝或笔搭起模型,边讲解,边拉着耀东的手触摸感知。

    张耀东有着健康乐观的心态。闲来喜欢拉二胡,一直拉上了全国赛场;喜欢抱着收音机收听时事,听坏了7、8台收音机,点评起时事来有模有样;初中的时候甚至还学着炒股,笑称“小赚了一笔”;在高中,还曾经竞选过学生会主席,“一路杀到四强”。

    而采访中,帮记者搬椅子、找课本,耀东总在努力展示着自己的独立。

    父亲张鉴负责接送耀东上下学,张鉴说,高一开始,耀东开始独自乘坐公交车放学,只有在雨雪天,才会同意坐在父亲的电动车后座,一起回家。

    在张耀东就读的天水一中,“走12级,转弯,再走12级”,凭借着模糊的光感和清晰的记忆,张耀东在教学楼曲折的楼梯上也能不借助任何人的帮助畅行无阻。

    班主任景怡告诉记者,教室的桶装水由班里男生轮流扛,男生们从来不给耀东“插队”的机会,但课间操、体育课,大家走后,耀东总会偷偷去扛。

     收获喜悦 心怀忐忑:大学梦能否梦圆?

    能参加高考,获得平等竞争的机会,张耀东无疑是幸运的。在他之前,已经有很多视力残疾的考生试图参与高考为自己寻求更为丰富的人生际遇,但大都失败。

    获得机会前,张耀东不是没有担忧。因为读、听、说是耀东学习的常态,书写只能凭感觉,写出的字常被父亲戏称“鬼画符”。从高二开始,张耀东通过大量做题来提高写字速度,同时练习让书写易于辨认,每天从早上六点半忙碌到晚上十二点。以前,张鉴不允许儿子这么长时间用眼,但如今只能“先考了试再说”。

    可强化训练的效果仍然不明显。为了不至失学,张耀东听从父母的建议,在今年3月不情愿地参加了一所高校特殊教育学院举办的招生考试。他不明白,“为什么我可以跟普通学生一样求学12年,上大学却不能和他们一样,有更多的选择?

    超出一本线15分的成绩是对耀东和父母付出的最好回报。喜悦之余,耀东十分忐忑,“有没有学校肯收我?

    在考生志愿填报网站上,张耀东名下的志愿全部是医科大学:第一批,填报南方医科大学;第二批,湖北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首选专业则清一色的是“中医学”。

    对中医的兴趣源自耀东小时候求医的经历。每每去看中医,耀东总会问大夫给自己开了什么药,每剂药起什么作用。《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耀东都烂熟于心。高一时因为自己左眼发炎尝试开了副方子,吃过之后真的起效,让张耀东十分兴奋。而父母也常常成为张耀东把脉开方的对象。

    景怡直言,如果没有被录取,张耀东12年的刻苦努力就全都付诸东流,“我们现在特别担心,我们不知道经过公平的考试取得这样优秀的成绩之后,张耀东能否有一个真正公平的机会走向新的人生。

    张鉴说,填报和咨询的学校目前尚未有一所明确表示能接受耀东。

    虽然忧虑重重,但乐观开朗的耀东仍初心不改。“如果没有录取,我也不会改变志向,会自学中医。这是我从小坚持到现在的理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