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玉帛之路专家考察手记】玛瑙之路:玛瑙与西周玛瑙

12.06.2015  13:06

  作者:易华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此次考察今天经过玛瑙的海洋阿拉善,首先参观了博物馆,走廊上有玛瑙精品展,历史陈列室中有玛瑙箭簇或细石器,但没有发现汉代以前的玛瑙珠。然后走访了玛瑙奇石市场,精彩纷呈;从十多年前几千元一卡车到现在上百元一克,价格疯长了成千上万倍。下午又在腾格里沙漠捡拾玛瑙,天老地荒,乐在其中。阿拉善玛瑙质地坚硬、色彩丰富,但与深红的西周玛瑙明显不同。阿拉善虽然有大量玛瑙,可能并不是西周玛瑙珠的来源。现在看来沿史前丝绸之路进入中原的不止是和田玉,还有玛瑙,可能还有绿松石和水晶。玛瑙古称赤玉或赤琼。公元前三千纪的印度河和两河流域流行蚀花肉红石髓珠,该类饰物及其制造技术在欧亚大陆广泛传播。肉红石髓又称红玉髓或光玉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肉红石髓本为世界各地常见的玉石品种,但蚀花肉红石髓珠(Etched Carnelian Beads)常见于印度河谷和两河流域古代遗址,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图一:阿拉善玛瑙奇石。

  所谓西周玛瑙非常稀罕,最早见于北方夏家店和殷墟遗址,主要出土于西周贵族墓葬,东周时被战国红玛瑙取代。韩城芮国梁带村遗址、曲沃晋侯墓地、平顶山应国墓地等处都有发现。串饰主要分项饰、腰饰、腕饰;多有玉璜、盾形佩、凤鸟纹梯形牌以及各种圆雕小动物蝉、鸟、龟等精致小雕件组串而成。这些红玛瑙珠和动物塑像等带有异域风格的器物表明周代中国与西亚和南亚有了文化交流。西周串饰中,红色玛瑙珠和蓝色费昂思珠是常见搭配,其穿缀方式复杂而活泼。

  

  图二:阿拉善玛瑙拼贴画。

  考古学已经证明西周玛瑙珠来自南亚或西亚,古人亦有记载。曹丕《马脑勒赋》序云玛瑙西来:马脑,玉属也,出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固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余有斯勒,美而赋之。中国现存最早的文物鉴定专著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亦云玛瑙不产于中原玛瑙多出北方,南蕃、西蕃亦有,非石非玉坚而且脆,快刀刮不动。

图三:韩城梁带村出土西周玛瑙串。

  玉石之路不只是和田玉之路,还要考虑玛瑙、绿松石、水晶远距离交流的可能性;且不局限于中国,玉石之路是沟通东西南北文化的复杂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