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专家临夏探“马家窑文化”研究途径
考古专家临夏探“马家窑文化”研究途径:应当支持民间研究
图为马家窑文化遗存主要遗址分布图。 艾庆龙 摄中新网甘肃临夏6月19日电(艾庆龙)19日,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王志安表示,在马家窑文化研究过程中,民间研究是重要力量,他们“自筹钱粮”,进行研究工作,一定程度上促使马家窑文化传播,希望国家在课题研究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
当日,马家窑文化学术报告会在甘肃临夏举行。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黄河上游、甘肃省中部西南面,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和甘肃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考古发掘最多的地区之一,其中马家窑文化边家林遗址、半山遗址及齐家文化遗址等因在临夏首次发现而命名。
图为马家窑文化彩陶珍品展海报。 艾庆龙 摄马家窑文化最早是由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于1923年在甘肃省临洮县马家窑村发现,他认为该文化为一处仰韶文化遗址。为了与河南、陕西的仰韶文化相区别,将其称为“甘肃仰韶文化”。
1949年,中国考古学家夏鼐在《临洮寺洼山发掘记》中首次提出,安特生所谓的“甘肃仰韶文化”与河南仰韶文化有颇多不同,应以马家窑遗址为代表。1961年,《新中国的考古收获》一书将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不同时期的遗存合在一起,正式命名为“马家窑文化”,此后为学术界广泛采用。
痴情马家窑文化的王志安,在27年的研究中,个人出资办刊物、建网站,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马家窑文化。还与民间人士一起创立了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研究会成立27年,从县级研究会发展到省级研究会。”王志安表示,研究工作不要局限于某一发现地,要让全国有志之士参与其中,形成研究气候,自然就会出现主题线索。
“随着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积累,马家窑文化彩陶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关注,已成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热点。”王志安说,马家窑文化彩陶收藏与关注持续升温,吸引更多民间团体参与其中。
王志安以自身举例说,他和研究会人员前往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交流时,当地华人会以出资、建会等形式参与研究、保护工作中。
“研究工作区分‘正规军’‘野战军’‘学院派’等没有意义。”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建业支持民间爱好者,参与到马家窑文化研究工作中。他认为这样可以促使形成“百家争鸣”研究热潮。
韩建业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民间团队也可通过科技分析,得到更多数据,以此做出判断,但需要以保护为前提。同时,如何利用研究成果,转化成为文创产品,服务地方经济,更需要社会各界帮助。
据悉,甘肃官方编制完成《甘肃黄河文化保护利用规划》,启动马家窑遗址、半山遗址等10个标志性黄河文化主题史前遗址公园建设,为史前文化特别是马家窑文化的挖掘、传承、保护和发展搭建平台载体。(完)
甘肃新闻网 【编辑:刘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