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部长”李育材的流动课堂

28.09.2014  17:16

李育材(右二)在讲课后与基层干部和农民交流

  讲台上是曾经担任要职的“老部长”,听众是200多个冒雨赶来听课的农民。9月27日,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一间会议室内座无虚席,围绕油用牡丹产业的发展,中国林业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李育材开讲他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第72堂课。

  干了20年农业、22年林业的李育材虽退居二线,却对农林业痴心不改。他潜心研究发现,牡丹花开富贵,籽更金贵。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李育材上书高层,建议大力发展油用牡丹产业,党和国家五位领导人分别做出重要批示。他由此成为推动油用牡丹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关键性人物。

  “把牡丹种出籽、榨出油,是新生事物,对基层把意义讲清楚、把技术讲明白,才能把油用牡丹落实到田间地头。我不能只清谈,不行动。”近两年,李育材除了撰文推介油用牡丹,还常年奔忙在基层。北起黑龙江伊春、牡丹江,南至广东、黔东南,西起新疆阿克苏和西藏拉萨、阿里,东到沿海地区,他的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他走一路,讲一路,为油用牡丹产业发展鼓与呼。2013年一年,他将近一半的时间在路上,经常一出门就是十天半个月。

  一部笔记本电脑,一只麦克风,一口鲁南话,李育材就是一个流动课堂,且流动性很大。他的讲课日程排得满满当当,经常上午在一个县,下午在另一个市,第二天在另外一个省。邀请他去讲课的有省市区政府,有市县林业局,也有乡村干部。李育材的流动课堂,哪有需要他就开在哪。在安徽一个县的大礼堂,他曾向2000多人集体授课;在乡村会议室、农家院落,二三十人他也开讲。

  “我是农民出身,当过队长、村书记、公社书记,最知道农民爱听啥。”李育材如是说。他的课堂语言透着浓浓的“泥土味”,农民听得亲切,乐于接受。比如表述牡丹适生性强的特点,他说“泼剌”;表述油用牡丹与低产低效作物的比较效益,他说“二四得八,不如一八得八”;表述油用牡丹产业的多重效益,他说“胜过开个银行,既解决国家的被子(植被),又解决农民的票子(收入)”。

  裤腿上常沾着泥巴的李育材,一开口“”味十足,还喜欢下田间、钻林子,与农民一起体味稼穑的艰难,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提起李育材,不少农民说:“老部长就像咱村里的人。”不管听课对象是基层干部还是普通农民,李育材都会在课堂上公布自己的手机号码。他经常在离开县乡村很久,还有基层干部和农民打来电话,聊见面时没聊完的话题,问课堂上没弄明白的问题。

  李育材的流动课堂与基层干部和农民零距离接触,使得“教室”增大了,受益的“学生”增多了,油用牡丹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了。目前全国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成为继油茶大发展之后我国经济林领域又一个朝阳产业,小小牡丹籽仁正在食用油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国家林业局宣传办公室一名干部对记者说,这很大程度上是李育材“”出来的。

  牡丹籽油被誉为黄金油,已被国家批准为新资源食品。李育材的梦想,是未来让每个中国人能每年食用10斤牡丹油。眼下油用牡丹产业处于大发展的初期,牡丹籽原料还很奇缺,山东菏泽、甘肃兰州的一些加工企业“等米下锅”。想到这一点,65岁的李育材就坐不住,他说:“我多讲一堂课,就可能催生一个油用牡丹专业村、专业乡和专业县。

  李育材的流动课堂日程表,已经排到今年11月份。9月27日上午他在湖北钟祥市讲完课,下午就直奔三百多公里外的保康县,国庆节前还要把流动课堂开到陕西安康秦巴山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一位专家对记者表示,如果说袁隆平凭着下田实干充实了中国人的粮袋子,而李育材凭借奔走和宣讲,正在开启健康中国人的“油瓶子”。(新华社记者 肖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