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军回忆红军会师会宁
沿着青砖铺就的台阶,登上甘肃会宁县红军会师楼,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纪念馆尽收眼底。邓小平同志题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三塔环抱,巍巍矗立。会师塔后面,是红柱绿瓦的文庙大成殿。70年前,那激动人心的一片欢呼,犹如惊雷,至今震撼人心。
三大主力拥抱会宁
193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和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制定了《静会战役计划》,明确提出了三大主力红军在静宁、会宁以北地区会师北上抗日的任务。9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主力集结于静宁、隆德、靖远一带,在会宁城外围起弧形包围圈,为三军会师创造了有利条件。
10月2日,由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十五军团直属骑兵团突袭会宁,攻下县城。
94岁高龄的杜义德将军回忆会师时的情景——
四方面军的战士听说要和党中央会合,都加快了脚步,奔向会宁城。突然,前面传来一阵歌声:“哎呀哩,毛主席领导好主张,打得敌人叫爹娘……”听到熟悉的根据地民歌,大家一片欢呼。
不远处的山包上,有20多个人迎上来喊道:“同志们辛苦了!你们是四方面军的吧?”“是啊,是啊!你们是一方面军的吧?”两边激动地对答着。
大家撂下手里的东西,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整个山头一片欢腾。一方面军的同志们争抢着挑挑子、扛枪、背背包,大家手挽手、肩并肩拥向会宁城……
93岁的会宁籍老红军柴希孔、92岁的江西籍老红军阳泉对会师往事记忆犹新。红二、四方面军战士进城后,一方面军腾出了干净的房子,准备了可口的饭菜,送来粮食、肉、菜和柴草,送来了毛衣、毛袜、手套、鞋子……二、四方面军的战士们拿着这些织有“欢迎阶级兄弟”、“会师留念”等字样的冬装,激动不已,许多同志当时都舍不得穿戴,留下来作纪念。
会师联欢凝聚人心
为避开敌机轰炸,红一、四方面军庆祝会师胜利联欢会选在10月10日的黄昏举行。
“今天,红军终于胜利会师了!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只有加强全红军的团结,才能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红军是一家人,是亲兄弟!”朱德总司令振奋人心的讲话引起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会上说:今天,我们胜利会师了!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这是一个惊人的胜利。只要我们的力量团聚了,我们的军事政治经验结合起来了,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我们的前进阻挡不了我们去抗日!
台上台下高呼:“中国工农红军万岁!红军大会师万岁!”
正在北上途中的红二方面军指战员得知一、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的消息,欢欣鼓舞。“奔向会宁,与一、四方面军会师”,成了当时的动员令。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将台堡胜利会师。
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来的《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大会合通电》中说:我们的这一在抗日前进阵地的会合,证明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盗侵略快要受到我们全民族最坚强的抗日先锋队的打击了;证明中国民族抗日统一战线与抗日联军有了坚强的支柱;证明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全国同胞有了团结御侮的核心了……
三大主力大会师,标志历时两年的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由此揭开新的一页。
军民情深团结奋进
“是红军救了我父亲;没有红军,就没有我们。”说起红军救父的往事,魏继征热泪盈眶。1936年10月的一天,敌机轰炸会宁城,年仅4岁的男孩魏煜正在街上玩耍。爆炸声里,一名红军小战士扑上去,把魏煜压在身下。魏煜得救了,红军战士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魏家将这位红军战士葬在了自家的祖坟,魏煜给自己的3个儿子分别取名“继征”、“续征”、“长征”,让孩子们记住恩人,“继续长征”。
在会宁县牛川乡,我们遇到一位年近90岁、名字有些拗口的老红军,他叫“段姓陈”。1936年,原本姓陈的他在大墩梁阻击战中腿部受伤留在会宁。一位名叫段治中的老乡把他背回家中,寻医找药,精心救治。伤愈后,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段姓陈”,做了段治中的养子。会宁县委宣传部部长常太洲说,红军在会宁期间,当地群众救治的红军伤员有1000多人,一些红军伤员留了下来,也把红军精神留在了会宁。
会宁城郊的一个小院里,住着70多岁的杜守琴,他潜心研究红军长征史22年。对前来追寻长征足迹的人,杜守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旗帜永远飘扬在会宁人的心中!”
“长征精神激励一代代会宁人。”会宁县委书记常守远说。如今,在三军会师的这片红色热土上,陇原儿女正在新的长征路上,谱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