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七旬老人的中国梦:喝上甘甜的洮河水

08.05.2015  09:09

  原标题:“喝上甘甜的洮河水是我们的中国梦”

  村民喝上了甘甜的洮河水。特派记者 梁峡林 摄

  编者按:2013年蛇年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看望慰问各族群众,并专程来到引洮工程工地,实地考察工程建设情况,并要求要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心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承载着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和殷切期望,这个甘肃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在历时8年的艰苦鏖战后,于2014年12月28日宣告建成并全线试运行通水。甘肃人民翘首期盼了半个多世纪的“圆梦工程”——引洮供水一期工程,一朝梦圆!在“引洮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暨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开工”之际,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圆梦工程沿线走”系列报道,让我们把笔墨、影像投向为圆梦工程而付出不懈努力的建设者和期盼者。

   期盼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

   中国甘肃网5月8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4月5日下午,通渭县田家河乡风湾梁下,满山的桃花正在盛开,无数的青苗破土而出,点缀出浓浓的春天气息。53岁的元古堆村下台下社村民周召焕,满脸喜悦地从院子里的自来水龙头上接了半桶水,提进厨房准备洗菜做饭。

  风湾梁属于高寒山区,适宜种植中药材、油菜、土豆等不浇水的农作物,山沟里的泉水虽说有点苦咸,但却是当地祖祖辈辈都只能依赖的水源。周召焕自30多年前嫁到这里起,到数百米远的山沟里挑水做饭喂猪洗衣服就是她雷打不动的职责。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下雨天不能多盛水以免滑倒,而冬季挑水更是麻烦,既要破冰取水,还要防止上坡时脚下打滑。

  “县上派人检测过了,山泉水里含矿物质太多,长期饮用容易得大脖子、黄斑牙、大骨节等多种地方病,还影响智力发育。”渭源县水务局张平局长在一旁介绍说。

  周召焕的老伴主要忙地里的活,儿子和媳妇都属于智力或身体残疾人,孙子还小,一家五口人的吃水主要靠周召焕来担,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大雪天,吃水和用水给这个农村妇女脸上打上了深深的岁月烙印,像城里人一样喝上自来水,也成了她日夜的期盼。

  “为了这口水我们盼了几十年了”

  2014年12月28日,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特殊日子。当日上午10时,随着一声“通水”令下,洮河上游九甸峡水库的取水闸口缓缓开启,清澈的洮河水倾泻而出,涌入引洮一期工程总干渠。洮河水順渠流进10多公里外的元古堆村,早已配套建好的水龙头里很快流淌出清澈的自来水,喝上洮河水的那一刻,周召焕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为了这口水我们盼了几十年了,这是政府给我们办成的大好事,既喝上了甘甜安全的自来水,也解放了劳动力”。周召焕的邻居55岁的常志豪告诉记者。

  洮河水沿着新修的总干渠流淌110公里从9号隧洞出来后,被分为3股清泉,一、二路继续沿一干渠、二干渠前行,第三路进入定西市最大的人饮工程——位于安定区内官营镇的定西市内官水厂。沿线村庄的村民自发鸣放鞭炮庆贺,有的步行十多里地到邻村交界处迎水。76岁的内官村农民李炳章老人,盛出满满一碗干净透彻的洮河水一口饮下,“喝上甘甜的洮河水就是我们的中国梦!它甜到了农民的心坎里了!”

  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惠及154.65万群众

  因为干旱,以定西市为代表的甘肃省中部地区,“苦瘠甲于天下”。为了解决这里的水资源极度短缺问题,1958年,引洮工程开工建设。但由于当时我省经济、技术条件所限,工程于1961年被迫停工。时隔50多年,曾经参加“老引洮”的李炳章老人,听说洮河水流到家门口,不禁老泪纵横,激动地前往9号隧洞出水口现场念起自编的快板书《引洮赞》:“引洮通水暖人心,这是万年幸福根。喝干一碗洮河水,味道要比矿泉美!”

  甘肃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路泽生说,引洮工程是甘肃历史上最大的跨流域引水工程。工程跨越洮河、渭河、祖厉河3大流域,沿线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工程在克服多项世界性难题的同时,保持施工零死亡纪录。总投资50亿元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惠及定西、白银、兰州等市7个县区的154.65万城乡群众,还将滋润19万余亩千年干旱的黄土地。

  特派记者 梁峡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