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庄稼汉子前后赡养七位老人白银市水川镇村民李兴明的善行感动了身边人

03.12.2016  06:34

李兴明与六婶魏列堂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白银市白银区水川镇66岁的李兴明却用实际行动为这句话做了不一样的注解。40多年来,李兴明老人不仅为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5位亲堂长辈养老送终,现在还照顾着87岁高龄的六婶和87岁高龄的一位邻家婶子,成为2016年感动白银的“身边好人”。

    A

    心声

    六婶感慨说“自己的命真好

    12月1日上午,当记者联系到李兴明老人时,他正在水川镇均安村的家里忙前忙后。一院干净整洁、瓷砖一贴到顶的砖瓦房,显示出了主人的勤劳与干练。87岁的六婶魏列堂老人则静静地安坐在沙发上,显得惬意而安详。

    “老婆子(注:方言,妻子)进城到儿子们那里看孙子去了,家里就我和六婶。”李兴明说。六叔六婶是李兴明隔了几辈的堂叔堂婶,一直膝下无子。从1980年起,李兴明将多病的六叔六婶接到家中照料,至今已经有27个年头了。在2005年六叔、2009年父亲相继病逝后,李兴明对身患肺病的六婶更加照顾,无微不至。为了让六婶生活得更加舒适,2013年,李兴明又花了8万多元钱盖了这院新房,不仅外墙都贴上了瓷砖,屋内安上了没有污染的电暖气,就连家中的一应家具全换成了新的。六婶一想起堂侄李兴明的好就时常红着眼睛,感慨说自己的命真好。

    B

    感人

    先后为5位长辈养老送终

    其实李兴明从小就被父亲过继给了没有子嗣的二叔二婶,而二叔也只是李兴明父亲的同村堂兄弟。随着二叔二婶和父母日渐年迈,李兴明承担起了赡养两对老人的责任。他白天辛勤劳作,晚上端饭送水,有好吃的好喝的总是让4位老人先尝。逢年过节,给老人该添的新衣新鞋新袜子,一个都不少。

    时光就这样在平淡的日子中悄然而过。1989年,74岁的二婶在李兴明的赡养下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多病的二叔也因小脑萎缩瘫痪在床。平日里端饭喂水、洗脸洗脚,自己的媳妇还可以搭把手,可是穿衣翻身、擦拭身体就全靠李兴明了。千百个日日夜夜,千百次翻身擦拭,李兴明始终如一,耐心平和,直到1999年老人去世,享年84岁。

    然而,祸不单行,福不双至。就在二叔过世没多久,李兴明的母亲又患上了脑血拴,经过抢救,最后落得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李兴明一下陪在母亲的病床前,只有白天其他兄妹来接班的时候,他才抓紧打个盹。这一陪就是20多天。母亲出院后,李兴明又经常帮母亲煎药、扎针、擦拭、按摩,然后进行康复锻炼。按摩时间长了,他的手会发烫、发酸、发麻,但他依然坚持不懈。

    除了母亲,需要照顾的还有年事已高的六叔和父亲。由于身体不适,老人们总会不时地表现出一些烦躁、郁闷的情绪,有时甚至还会絮叨个不停。对此,李兴明总是面带笑容,耐心疏导。40多年来,李兴明共为包括自己父母在内的5位亲堂长辈养老送终。

    C

    点赞

    善行赢得大家称赞与尊重

    2004年、2005年、2009年,随着母亲、六叔和父亲相继过世,李兴明心中“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觉和遗憾更加强烈。后来,这种内心的遗憾让他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在照料六婶的同时,他又把赡养二叔87岁的弟媳妇金庆林老人的“义务”承担了下来。知道这事的人都觉得他是傻了疯了,可是李兴明却说,“金婶丈夫过世早,儿子耳朵又残疾,一家人生活很艰难,我看着心里不舒服,就想帮他们一把。

    几十年来,除了双亲之外,李兴明赡养照顾的5名老人虽然是同宗,但也隔了好几辈人。他的善行不仅赢得了村民称赞,也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兰州晚报记者王万盈文/图